摘要:在现阶段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使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但是数学学科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个问题是教师与家长都十分困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1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1 兴趣有无的对比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将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很容易影响做一件事的结果,这是因为兴趣决定着做这件事情的态度、自信心以及耐心。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做这件事时,这个人会开心、自信地完成;反之,如果没有兴趣,那么这个人开始的态度就是消极、抗拒的,结果往往让人失望。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那么在听课时也会很认真,态度积极,认真学习,成绩会很好;反之,在不喜欢的科目上学生就会出现消极、拒绝的态度,成绩不会太理想。因此,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变得轻松自如。
1.2 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在高考结束选择专业时,老师和家长都会说:“你喜欢什么专业就选什么吧!”他们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兴趣是可以让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的精神支柱。”人的一生很长,做的事情也很多,持续做的事情也不止一件,如何让我们在生活中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兴趣。学习也是如此,“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名言,为什么可以一直学习呢?就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兴趣,知道自己应该去学习,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学业生涯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巨大的帮助。
2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1 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的。“优等生”之所以学习上“优秀”,是因为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其实,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攻克了某道“难题”时,他就会产生自信、自尊、有能力、能胜任、会学好的情感,会激发起他要学得更好的学习愿望。因此,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教师也要充分肯定。特别是班上的“特差生”,更应倍加关心,注意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信念,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父母都十分能干,而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儿子,因此,这个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在家里呆着,独自一个人玩,把自己封闭起来,从不与人交往,他所作所为从不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在学校也同样如此,很难见他开口说话,甚至一个笑也很难见到。但从他的作业反馈信息来看,他的智商不差,由于他长期孤僻养成自封的性格,又十分怕困难,因此他不爱做作业,甚至可以说是怕作业。介于此,笔者十分注重对他的观察,寻找他生活中哪怕丁点儿感兴趣的事,让他开心,找到自信。
比如有一次,他课间在校园的花坛里捉回一只小蜗牛,课堂上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并独自一人在笑……笔者没有因此而发火,而是待课告一段落时,和气地给大家讲了这件事,并夸了他爱护小动物,善于观察,是个好孩子,但希望他今后如果在课余去观察就更好了,那样既不影响学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的。忽然,他是否觉得教师也肯定了他什么,还喜欢他呢!于是,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多了,课堂上还主动上台板演,渐渐地,他变了,爱笑,也爱举手发言了,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同学们看到他的进步,也为他高兴,因此,只要是课堂上有他的发言,哪怕回答并不十分精彩,同学们也会为他的一丁点成功就击掌鼓励,这无疑又给了他学习的动力,现在他正在不断地走向成功!
2.2 因势利导,激活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学习的依赖心理特别强,考虑问题总是很单纯、很片面,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性和情绪化。比如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道思维拓展题:小明每分钟走140米,小华每分钟走180米。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由于受认识和思维的限制,学生往往就会认为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是同向而行的,求两人相隔距离,就是先求两人10分钟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把各自走的路程做差。这期间学生就忽视了两人背向而行这种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思考过程中所忽视的这种情况,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结果,学生会恍然大悟,思维瞬间激活,兴趣马上提升,立刻投入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再比如,学习长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注意不能生硬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内容进行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小学生长方体有几条线、几个面、几个角的话,小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和接受。此时教师就应该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家里的洗衣机、电视、冰箱等实物,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的脑海当中就会浮现生活中的各种长方体物体,联想到长方体的结构特点,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感悟,以此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活力和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2.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学习相关内容,致使学生处于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师生间缺少交流媒介,这样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十分不利,无法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转变以往教学形式,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需加大教学环境优化力度,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学习环境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清楚自己课堂主体的位置。当然,教师还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安排学生做板报,让学生记数学笔记,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实行超市式数学作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且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对其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大胆革新,摒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通过主体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是小学数学今后的重点改革方向。
2.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比较单纯,学习方法不多,比较常见的就是模仿。教师作为指导者,是孩子的榜样,学生的很多东西都是从教师这里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做好表率,可以和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关系,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这样他们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提升自己能力的想法,希望变得和老师一样优秀,从而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数学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不同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高质量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获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智.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3.
[2]王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