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分析“悦心”构建德育新内涵--如何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心灵美。主要从德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主题班会;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打造校园文化;构建全新的德育体系,家校合作共育三种途径,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的融合,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灵美
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德育的新内涵,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品格,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使学生更好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德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工作,始终都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形态。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不同的学生都会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逆反心理、不良心理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学生的人生方向转折点。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对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作用【1】。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为学生选择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去展开激烈的辩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在无形之中获得思想的启示和指引,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围绕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时事热点,医生被殴打、遭遇刺杀的事件,以此为话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且,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帮助一些存在错误思想的学生,引领其走入正轨,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去看待问题,从而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打造校园文化
思想是行为的指挥者,想要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价值,教师就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铭记于心。因此,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来实现最大化的德育效果【2】。
所以,学校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比如,学校可以将具有优良美德品质的名人,及其相关的故事或事迹,制作成宣传的展板和海报,以一种精神熏陶的方式张贴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优秀的品德。再或者,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例如诗词朗读比赛,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并将其吸收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合理的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栏,定期为学生推送一些积极健康的知识信息,或者发布一些话题引到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构建全新的德育体系,家校合作共育
对于在初中德育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构建全新的德育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之中发挥具有的育人功能,来实现塑造学生心灵美的目的【3】。由于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半来自于家庭,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问题等方面,让家校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共同探讨,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比如,当班级内有一名学生是单亲家庭,并且让另一名学生知道后,遭受了该学生的嘲笑,于是两名学生大打出手。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改变对学生直接呵斥和批评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便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首先,教师可以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交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的灌输,让学生能够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将另一民学生带入班级,为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心理干预,让学生能够明白人人平等的道理,知道你现在瞧不起的某个人,也许会在将来某一天需要人家的帮助,促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理和思想,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教师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的融合,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方方面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贵. 实施感恩教育,塑造学生美好心灵[J]. 华夏教师, 2018, 111(27):86-87.
【2】方妙花. 初中德育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 电子乐园, 2019(2):0281-0281.
【3】黄晓琳. 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