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胡东丁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胡东丁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及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及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理念,本着“以德树人”的教学思想,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为学校管理赋予新的内涵,切实改进和完善德育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德育管理环境及氛围,促使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德育管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教学策略
        1.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尽管德育一直是学校强调的教学重点,但是学校领导及教师普遍对德育的认识不够透彻及全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却忽略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及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教学内容过于空洞,缺乏实际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德育工作都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另外,教师普遍对德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够,导致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中过于追求片面化的内容,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1.2 德育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的德育教学欠缺科学性,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容易被学生内化。教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及规律去设计德育教学策略,每个时期的德育教学都有其的定的规律。就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而言,学校中所开展的德育教学大多都是照搬一些传统的内容,这些教学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都单向的,因此,小学德育教学也是十分低效的。
        1.3 小学德育教学趋于成人化
        德育教学应该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德育教育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很多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性,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过于抽象,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未落到实处。同时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大多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 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
        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按照特定的形式培养良好的人格,为社会做好服务。可见,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效率还要强化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一方面,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要运用文明用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用自身美好的心灵感染并影响学生,让其更好地发展比如,教师看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时,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看到学生桌面的课本或学习用品摆放得凌乱时也会主动帮助学生整理;天气变化时主动嘘寒问暖……虽然这些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也能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其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用自己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的教疗。德育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惯,更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让学生懂爱、学会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时应将自己当作学生的第二父母,以自身的耐心、爱心让学生体会母爱与父爱,让学生学会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诚挚地将自己的爱洒向每个学生,让其慷得爱別人。
        2.2 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培养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德育管理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

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各科课程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契合之处,因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具备可能性。德育管理者应推动科任教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成分,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部分内容,以此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古诗文,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舞”等,并将这些诗句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阐释,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重新诠释古诗文,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2.3 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共有两个,一个是学校,一个就是家庭。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没有充分发挥出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后大变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要对家庭德育有充分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和家庭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学校应定期召开家委会、座谈会等,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表现进行全面交流,同时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使家长们深刻认识到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有力补充,德育不能仅依靠学校。家长既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举例来说,一个温馨和睦的书香家庭,父母通情达理,以身作则,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往往都是有礼貌、爱学习、有同情心的。反之,如果家庭冲突不断,父母蛮横无理,钻营算计,那么这种环境下的学习也往往是自私自利的,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与他人争论不休。所以要对家庭德育有充分的重视,并使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小学生德育的又一个主阵地。
        2.4 把握道德教育的时机
        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把握好时机,一方面,把握新学期的开始。新的学期学生怀着新鲜感与好奇感进人校园,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教师把捤这个关键性的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其进取心。比如,教师可制定新学期的纪律、学习等目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目标,为班级争光。明确了目标后教师再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不断成长,另一方面,把握学生成功的时机鼓励学生。小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当学生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获得优异的成绩时若教师漠不关心,学生也会受到较多的挫折,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此时,荇教师能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原因与过程,并恰句地鼓励与表扬学生,那么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进取热情,增加其前进的动力,让其更加自信、坚强。比如,学校每天进行各种检査。互相评比后比较流动红旗花落谁家,当班级获得流动红旗时,教师可以利用晨会时间鼓励与表扬学生,将胜利归功于班级的每个学生,让他们为下-次夺得流动红旗而努力,如此也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品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德育教育的不断深入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新时期的小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德育不仅仅班主任或某个特定教师的职责,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肩负的责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向学渗透德育理念,一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榜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宗宝.新时代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J].西藏教育,2019(09).
        [2]杨华.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新课程(小学),2017(9).
        [3]曾彩鸾.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新智慧,2019(5):4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