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李会苹 卜科凯
[导读]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其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应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平台的综合功能,结合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信息化得到了较好的促进,但教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20年,受新皇冠疫情影响,学生返校安全存在隐患。在这一特殊时期,网络教学已由过去的辅助教学转变为以支持课程教学为主。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高中地理“互联网+”课程教学实施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其他硬件的提升,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微课,翻转课堂,网络云课程等。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自身学科特点,“互联网+”教学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有着独特的教学应用前景。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注重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
        (二)忽视对地理学科的过渡教学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初中阶段开始正式接触地理知识,所以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十分有限的,而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想要高中生学好地理知识,就需要重视地理学科的衔接教育。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地理学科的过渡教学,而是直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一时间不能够适应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导致对高中地理学习失去信心,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2]。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明确
        新课改实行以后,对高中地理学科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些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能够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合理性,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互联网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措施
        (一)选择一个功能齐全的辅助教学平台——以钉钉为例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升级,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得到普及,为互联网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教学辅助平台众多,本文以功能齐全的办公软件“钉钉”为例。互联网课堂教学平台需要各种辅助教学功能,以便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常规的功能主要有:签到、师生互动、作业提交与批改等。

钉钉提供了课程直播、作业提交、群文件、群公告等功能,能够方便建立教师与学生的联系。群直播除了提供同步直播,文字回答、还支持在语音互动,较为完整地呈现传统课堂的交互需求。在群直播课堂结束后,上课的视频还支持回播功能,这有利于部分未能及时参与或者没跟上教学的学生进行回看。钉钉同时支持多群联播,能够较大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课程。钉钉的优点是通过一些自动化的数据统计,能及时了解学生听课和作业的参与程度。
        (二)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增强课堂师生互动
        互联网教学过程学生容易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直播课程要杜绝教师的“一言堂”,增加课堂互动,加强对学生监督,让学生张弛有度,提高课堂参与度。直播课程中的互动以群提问学生整体回答和语音一对一相结合,而且要控制互动的数量。一节40分钟的课,语音互动不宜超过5次,要以语音一对一和全体互动相结合,以免影响课程进度。课程结束后,通过直播数据能够直观地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过程中的迟到早退情况,在直播数据中都能查看,方便教师课后对学生进行跟踪回访。
        (三)综合使用各平台资源,注重学生测评与分析
        互联网直播课程平台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其背后有互联网庞大的资源平台。例如在讲述《荒漠化的防治》课程时,结合视频网站的纪录片《航拍中国:新疆》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象。课堂内容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补充各类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提供基础版、提升版的课程资源。基础较弱的学生选择各类通俗易懂的科普类视频资源,例如秒懂百科系列视频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增强认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学科素养,例如提供国内外各类地理相关专题纪录片或专题网站资源。针对学生学习評价,借助一些题库软件进行及时测评,例如猿题库app除了能够统计学生整体答题情况,还能跟踪每个学生测评成绩,找出学生知识的盲点,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难度作业进行差异化布置,以实现因材施教。
        (四)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培养
        根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认识。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方面,例如借助互联网卫星地图,学生从高空不断靠近地面,感知地球从全球宏观层面到微观平面的转变,学生对区域认知更加深刻。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通过卫星地图,学生可以走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了解自然地表景观。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印证和提升,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结合城市地图里街景或VR(虚拟现实),学生犹如走在街上欣赏风景一般,增强学生课堂情景体验。
        五、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课程资源局限于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教学素材。互联网课程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建筑、方言、服饰、美食等。学生通过演示文稿或者制作视频与同学分享,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结合生活实际生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去完成。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指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资料的可靠性,学会如何获取权威数据等。互联网教学既可以作为特殊时期教学的主要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课外培优辅差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互联网教学要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形式,发挥互联网课程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互联网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课程教学更为有效。
        六、总结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够将更多的资料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伍俊.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