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杜邦华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设立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历史课堂,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民族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考与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德树人;教育思考与分析
引言
        当代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德育观。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推动学生核心意识的稳定形成,也能间接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稳定传承。
一、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历史学科的正确价值观念。价值观是基于一个人的思维感的感知,理解,判断或选择。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教育必须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道德人格和历史人物。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我们必须认识伟大的祖国,认同中国宗族,承认中国文化,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人格中,学生必须学习做事的道德原则并改善他们的个性。在品格的历史中,有追求真理,连续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精神。而研究显示,在很多的学校当中,拥有优秀成绩的学生,他们的人品却往往受到同学们的质疑,学校给予了学生知识,但却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一个能够为社会做奉献的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成绩优秀已经不足以成为一个人的优势了,它也不再是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而这种德才兼备的人,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树立一个好的企业风气,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维持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在企业中,拥有这样一个人才,是企业的福分,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助力器。并且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推进,教育制度中对于以德树人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应该积极的配合国家制度的调整,制定出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二、学习方式多样
        首先可以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等众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历史社会调查报告或者其他一些吸引学生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辅助课内教学,学生可以查找、实地参观、考察等,这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深自己在感情、道德方面的理解。其次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日新月异,老人们甚至都开始接受智能手机等新事物,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如今网络授课,多媒体,学生们可以在家里就上课,这种上课方式鲜明生动,可能会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因为传统授课方式太过于无聊,所以对于新一代的青少年,历史授课要适当改变。也可以在课间给同学们放广播,放历史宣传片等,让学生们对历史教育耳濡目染。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他们需要自己在实践中获得道德知识的感悟,而不是生硬的灌输。他们自己实践获得的远比教师讲的、强加接受的更有价值,更深刻。
三、创设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利用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的历史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历史插图,教师要利用这些历史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在视觉的冲击下更好地进入历史情境之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教师也要突破书本教学的局限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之中,可以通过参观历史纪念馆或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获得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果。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部分历史内容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强历史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看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透过地图了解到红军长征的不易,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及学习环境,透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坚毅品质。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已经成为未来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在文字和图片上接受历史的相关知识,而互联网上有各种历史相关的资料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使自己的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将学生的感情投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中,在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使学生在上完历史课之后主动对历史课中讲授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和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纪录片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当学生亲眼目睹英法联军在北京肆虐的影像,圆明园被烧毁后的遗址时很容易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认识的国家弱小就会受到欺负,普通人也不会有安定富足的生活,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确定学生需求,巩固史料立德树人教育的效果
        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要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同时很多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以及人生规划。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以及理想性,也都会对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形成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高中历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学生立德树人理念的形成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相关内容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优化,以此强化立德树人教学活动的稳定推进。另外,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都有较大的调整。通过网络,学生既丰富了课外知识,但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价值观发生错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掌控,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理念,强化学生的意识,以此推动学生的稳定发展。当教师在讲解某一具体章节的知识时,可以将同期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信息融合进来,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强大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民族情怀,以此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
结束语
        学生在高中这个年龄段,对于人生的整体成长来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高中的历史老师如果能够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同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的智力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在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自觉努力的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迎东.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4.
[2]钟福堂.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94-95.
[3]张江滨.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46-47.
[4]吕玉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8(17):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