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推动信息技术的提升和广泛应用。当前,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每一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共同课题。文章就教学实施中面临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定向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引言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掌握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可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有帮助。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现状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
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伴随网络所产生的,它是随着网络应用所发展壮大起来的。早期的语言、文字的产生与应用,塑造了传统的班级的产生。而随着视听媒介的出现,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得以转变,众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都认可与应用了各项视听技术。因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可以大胆预测:“教育将会进入到全新的阶段。”网络教育的产生,必将对整个传统教育模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目前,四川某贫困小学全面引进网络课堂,实时转播北京,上海等地优秀教育资源,拉近了教育资源不平均的状况。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这些优质资源,教育的变革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国家统筹“互联网+”新模式,加强各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全方面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中学阶段学生思维活泼,吸收能力强,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阶段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基础的信息知识,为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促进传统教学课堂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2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信息技术是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和应用的一项技术,并且该项技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当前阶段,要想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能力,就需要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健全工作,为学生全方面了解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学以多年没有进行改变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主,相关的内容和科技联系性不大,并且和云计算及大数据相互分离,这些教材均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上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难度,为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教学方式有待优化和创新
除了以上存在的教学内容单一和师生之间交流不到位之外,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旧采取以往单一的方式,学生操作实践次数少之又少,技术水平不高,不具备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有的情况下,教师过度重视讲解课本中的内容而不重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课堂中也没有合理地应用云计算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最终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3.1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教学
当前,我国的教育界正处在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为了落实到教育部定下的目标,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学科,需要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来有效地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
3.2翻转教学法
就目前我国中学生来讲,他们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接收更快,吸纳更强。
很多学生都是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只是没有系统化、科学化地接受过培训,不成系统。知识点零零散散,不成章法。翻转课堂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先学习为主,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解决老师给留的问题,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之后再由老师进行讲解。这一过程,促进了传统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向学习上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思考问题上转变。我们将这一种新型的模式称之为“翻转教学法”。例如,我们在Word中进行文字排版这类练习时,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先进行排版,遇到的问题再由老师进行解答。这样,老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目的练习。
3.3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订制化教学
利用大数据能够构建以学生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多维度、深层次的信息数据库,以这些数据为依托,学生可以选择和接收与自身学习需求相符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科学地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各学生情况而设定的个性教学方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构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对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这一特点为个性化和订制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订制化教学方案,这样能够使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标准固定、内容重复、进度统一、时间有限等制约教学发展的弊端得以有效的解决。
3.4设计任务,创设情境
对于任务的选择来说,一定要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其容量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师在导入时不妨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事物为素材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任务,提高其学习效果。如《信息及其特征》一课,在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刘备借荆州等,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的各种基本特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5建立好信息技术学习平台
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些可以在高校之间流通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补充知识点,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学习过程,从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找寻出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效果和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注重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信息技术课堂内容,才能实现高效率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完善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成为以创新人才为基础的前瞻性课程,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赵士晋.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技备,2019(7).
[2]裘松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初中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9(9).
[3]赵士晋.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7).
[4]路军.分析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运用.高考,2019(12).
[5]王川飞.对乡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中学),2019(3).
[6]李可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存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江西化工,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