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社会敎育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陈艳华
[导读] 初中阶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传授
        摘要:初中阶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新教材改革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感恩社会的教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和尊重他人。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是作为教师所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本文当中我们结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在感恩社会方面的相关知识,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他人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感恩社会
        引言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在社会当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做出的事情负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体系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对学生感恩社会教育的渗透。
        一、设立感恩社会教育的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而新课改强调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本当中的感恩相关的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首先,让学生要了解父母、老师、同学、国家以及资源的存在意义,同时了解学校家庭以及各个成员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能没有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当中的所有人。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家长和老师学习,对于帮助过关心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再者,培养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家庭的爱、老师的爱、友谊的美,同时了解社会及国家带来的温暖,进而学会感恩社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基本修养。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社会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
        二、学校积极组织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感恩意识的形成不仅要通过课本理论知识来获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体验感恩,让感恩逐渐成为学生的信仰,成为他们与他人打交道的原则。感恩社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感恩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当中的内容多数是与社会相关,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第6课勇担社会责任,以“责任与角色同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做负责的人”为主题,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对于我们而言的重要意义,进而在生活当中能够对社会、对他人怀有感恩的心。
    此外,还可以创建角色体验活动,比如以家庭为主题,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承担家里边的日常工作,在日常家务中体验到父母的辛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内心当中的爱,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活动,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而为保护大自然,保护促进社会发展,而努力形成感恩社会的行为。
        三、教师本身树立良好的典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言谈,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以老师为榜样,进而能够理性的看待社会以及自己人生道路的得失。教师本身的品德无形却强大,对学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借用学生的课本或文具时要当面表示感谢,这件事情可以让全班同学听到,事情虽小但是却告诉学生一定要懂得感谢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时刻抱有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想法。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受社会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对学科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比如讲故事,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并回家讲给父母听;其次,在父母亲节来临时,可以为学生和自己同时布置一道感恩的作业题,完成之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结合教学活动践行感恩。
        四、结束语
    感恩是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责任的表现。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忠实培养学生怀有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社会、父母以及朋友都能够包容,进而获得快乐,拥有幸福。而作为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提高社会思想素养,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成.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农村留守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