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基于问题导向,笔者提出“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依托理论和政策依据指导研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构建系统,配套实施,注重创新,以激励评价为导向,创新评价工具为抓手组织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 创新评价工具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众多小学中,其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依托理论和政策依据指导研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构建系统,配套实施,注重创新,以激励评价为导向,创新评价工具为抓手组织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依托理论依据指导评价创新与实践
(一)教育学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对教育的理解首先是为人的发展服务,其次是通过培养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想身心潜能,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品质为根本特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观点为研究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品德发展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笔者主要参考林崇德教授著的《发展心理学》、《品德发展心理学》,其中《发展心理学》中的《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章节阐述的“小学儿童的学习、思维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品德的发展”[1]以及《品德发展心理学》的《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与培养》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为研究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
参考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主编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其中史根东博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涵义与育人模式》、陶西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时龙的《素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理论观点,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二、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框架图
结合学校“阳光教育”的内涵,把综合素质评价寓意为“阳光成长树”,提炼4项一级指标(学业发展、品德发展、身心发展、潜能发展)、12项二级指标(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业负担、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健康生活、审美修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国际视野),构建管理系统和辅助系统,配套支持全校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创新评价工具、实施三全管理方面,辅助系统主要从整合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综合评价改革服务。构建了“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框架图”(见下图),并制定了《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png)
三、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
倡导评价过程即成长,引领道德持续成长。实践证明,无论学生评价的方式或模式如何演变,只有“得童心”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必须摒弃以往过分关注评价结果,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倾向,转向关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等要素。我们倡导评价过程即成长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3】
(一)细化指标,综合评价,组织实施
1.对“学业发展”的评价的细化与实施
(1)提炼“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业负担”二级指标。“学业水平”评价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检查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知识与技能等;“学习能力”侧重评价基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基础学习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具体为识字、运算、解题、阅读、写作、应试等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是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具体为收集、分类、概括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书本结论、他人观点提出自主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与他人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等[2];“学业负担”侧重了解睡眠时间、学习过程轻松感觉程度、对学习成绩满意度、学习压力是否有来自父母、老师方面等要素。
(2)对“学业发展”评价的具体实施。“学业水平、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作业表现、形成性学业评价、终结性学业评价来实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观察,渗透评价学科素养,如语文学侧重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及书写、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习作水平等;数学侧重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数形结合等数学基本思想等;英语侧重听说能力、单词识记能力、背诵课文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及时做出评价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争星、表扬豆、盖印章等形式。各班制作了“课堂表现评价栏”,对“小组纪律、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等方面进行评价,纳入“好习惯银行”评比活动;作业表现评价除了常规的评价外,每学期还举行特色作业展,并汇编成“我的作业不一般”成果集,科学学科还以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学业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既有书面检测,又有实践检测,根据学科有所区别,讲究操作的实效性,侧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期考核最终用“A、B、C、D”等级来反映其发展水平。
“学业负担”一般通过问卷评价,家长、老师可从中了解孩子的学业负担基本情况。例如四(5)班小潼家长看到孩子在《阳光成长树》关于“在学习中,父母给我压力吗?”孩子选择的是“较大”,家长能及时自我反省,与孩子沟通交流,适时舒缓孩子学业负担的焦虑紧张情绪。可见在成长手册设计“学业负担”的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2.对“品德发展”评价的细化与实施
(1)提炼“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习惯”二级指标。结合学校实际,笔者提炼“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习惯”为二级指标,并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把“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习惯”融入其中,设计了72项序列化三级指标,每个年级有所侧重与区别。
(2)对“品德发展”评价的具体实施。《品德发展心理学》揭示“在儿童产生一定的道德需要后,要使它真正成为道德行为的经常而有效的动力,还需要相应的措施,不断激活他们的道德动机。”[4]故此,笔者学校非常注重创新激励措施形式,主要有:
一是全校开展“好习惯银行”活动,以“好习惯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以“激励提高”为目的,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设计了低中高年级的细化指标,以四周为一周期开展习惯养成的训练,在第5、10、15、20周开展阶段性评价,每项赋值1-10,由“自己、同伴、教师、家长”分别“存入”模拟的“财富”,各班推荐十位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学校德育处还特意制作了“好习惯银行VIP学生”荣誉手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好习惯银行”活动,较好地发挥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作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品行发展。
二是取消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改为“星星俱乐部”评选活动。在期末开展,通过自己、小组、老师推荐的方式,开展自评、小组、老师、家长评价,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优点,反思不足。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己努力的目标。评选“关爱星”、“自理星”“孝心星”、“环保星”等,在散学典礼进行隆重的表彰,制作精美小海报在校园展示,并汇编成“星星俱乐部”手册。
三是在评价手册中开展“老师说”、“自己说”、“家长说”的评价方式。“老师说”充满人文关怀,肯定学生闪光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肯定进步也指出不足,用激励性语言表述,把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融合起来;“自己说”重在有感而发,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家长说”重在赏识,寄语希望。
3.对“身心发展”评价的细化与实施
提炼“身心健康、健康生活 、审美修养”二级指标。其中“身心健康”根据小学生特点与学校实际特点设计了12项序列化三级指标,例如一年级评价观测点是: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愿意参加集体的活动,乐于跟小朋友交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在不该哭泣的场合,能收住哭声;不应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健康生活”从“不挑食物、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注意安全”几方面采取模糊评价,强调孩子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也提到了初步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对“潜能发展”评价的细化与实施
提炼“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国际视野”二级指标。在兴趣爱好方面侧重评价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具有问题意识、反思和质疑能力、积极主动的情感。能专注于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有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个性特长方面侧重评价个性发展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培养,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个人的特质;课余生活丰富,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某个领域有特长。国际视野侧重了解我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初步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全球化视角看世界。把“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国际视野”以及“审美修养”综合渗透在评价手册中“品德发展”和“各年级的我”两个部分,通过学生个体的研究实践、收集信息、体验感悟等方式,进而实现潜移默化的隐性评价。
(二)构建系统,配套实施,注重创新
构建管理系统和辅助系统,配套支持全校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其中重点工作是创新评价工具。
1.创新研发纸质评价工具《阳光成长树》。结合学校“阳光教育”的内涵,把树的生长理论和孩子的成长过程相结合,分为“树苗小档案”、“成长的环境”、“小树在成长”、“小树长大了”四部分,其中把“品德发展”寓意为“我的根系”,“学业发展”寓意为“我的枝叶”,“综合素养”寓意为“我的变化”等等。经反复修改,独具特色精美的新版评价手册(2.0版)《成长阳光树——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在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手册采取活页形式,适当增减,灵活机动,记录一至六年级的成长足迹,内容多样主体多元。其中最大亮点是设计了“各个阶段”的我阶段性评价,把“理想信念、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容融入到不同形式的问题中。总之,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研究评价手册《阳光成长树》使用效果。使用四年,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家长和孩子满意度超过95%。
学校印发“关于《阳光成长树》的家长心声”,调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信息来看,的确是深入人心,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收集到完善修改的建议和意见,现摘录部分佐证。
四5班家长 林丽华:都说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翻开学校发给孩子的“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学校不简单,做到了!
的确,每个孩子都像是一棵树,成长的过程需要健康、枝叶和根系!成长手册则从身心发展、学业水平和品德发展几个方面去要求学生、评价学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写照。孩子们看到家长、老师的心声时,心中也会略有所悟发出自己的心声,从而不断地扬长避短,争取进步;并且,他们在整理档案的同时也体会快乐,更为将来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我特别喜欢《阳光成长树》评价手册,真好!
孩子心声:许多孩子说,以往的《评价手册》就是老师向家长汇报学生成绩、家长向老师反馈孩子不良表现的一个“不受欢迎”的本子。因此,有些孩子甚至都不敢让家长去看。新版的《阳光成长树》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反映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感受到成长与进步的快乐,的确非常兴奋和喜欢。
诚然,笔者深知评价改革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等诸多方面,专业性很强,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仍存许多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与实践一直在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勇于实践,日臻完善,旨在更好地促进孩子阳光成长,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52-319.
[2]刘利民.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39.?
[3]李彩芳.以评价引领学生道德成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9(06):41-42.
[4]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278.
作者信息
作者:叶伟军
职务:校长
职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东升小学
(注:作者原所在单位是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790005299
电子邮箱:1415998584@qq.com
身份证号码:440225197201310411
联系地址:佛山市禅城区东升直街11号东升小学
邮编: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