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要求教师们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利用更为科学、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学习,使之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此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积极探索,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继而提高其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是新时期的主流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们借助学科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体到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可概括为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文化理解这四项内容,此时小学音乐教师可据此设计相应的授课方案,并利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辅助学生学习,以便使他们在灵动的音符中感受音乐之美、获得激情的体验,进而不断强化其核心素养。
一、注重激趣,调动学生的内需力
(一)组织音乐游戏触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此使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辅助提高教学成效。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首歌曲时,开展一个“我是歌王”的活动,要求学生们自由选择伴奏演唱、清唱、合唱中的任意形式来参赛,同时可借助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下载一个打分软件,根据其最终给出的分数和学生们投票的结果为参赛同学打分,由此评选出班级中的小歌王,从而通过趣味性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成效,不断增强其演唱能力,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设计生动情境强化学生共情能力
音乐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设计富有趣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辅助提高其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上构建图片、视频情境,让学生先观察图中已有的内容,推测乐曲想要传递的信息,然后结合相应的视频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分析不同片段所描述的画面场景,由此将直观的画面和优美的旋律结合起来进行品味、感知,通过直观体验产生“融情效应”,与作词、作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在激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辅助增强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
二、拓展补充,引导学生鉴赏分析
(一)讲解背景知识辅助学生品鉴乐曲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使他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解读乐曲,并受到情感上的鼓舞,进而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促进他们艺术修养的进一步发展。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需要鉴赏的乐曲,要求他们初步聆听和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接着出示文字资料、插图或者相关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思考,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与意图,然后再次聆听,深入把握其内涵,并从情感、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品鉴,进而使之真正听懂音乐,并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补充课外音乐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
音乐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因而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相关乐曲,也要注重拓展延伸,将课外音乐素材引入课堂,以便扩充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多元音乐中开展鉴赏、分析活动,进而提高其音乐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元素,也可以融入各种形式的音乐剧,然后指导学生分别聆听、鉴赏,在对比中挖掘不同音乐艺术的特色、分析其优势,还可以鼓励他们辨别其中所用的乐器,感受由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的差异,继而强化其艺术审美能力,推动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实践引导,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此来训练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舞台剧表演活动,要求他们自由选择课本中的乐曲,并尝试自主编舞,通过排练之后在班级中展示,由此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展示自我,同时使其感受音乐的力量,进而提升其审美素养。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的终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落实人本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立足于本学科的特色,通过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授课模式来辅助学生学习和发展,使他们在聆听、鉴赏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乐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进而将学与用结合起来,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使学科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邹贇彦.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北方音乐,2018(09).
[2]陈彬飞.灵动的音符 激情的体验——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J].北方音乐,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