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更新教学 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向金英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策略和改革不断的推进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策略和改革不断的推进,不同阶段教师教学的理念和观点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来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是极其有必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是了解和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关键阶段与时期,通过学习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水平和法制意识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和基础,围绕着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来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的。
        关键词:更新教学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最早开设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的12册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其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来安排和设计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初中学生需要学习六册内容,其中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个人、社会、国家、家庭及学校等。
        1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思想过于陈旧
        受我国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盲目地进行知识的灌输、一味地追赶教学的进度,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作为根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是过于陈旧而落后的,会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改善[1]。再加上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耐心和热情,一旦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他们就无法在不断练习和激励的过程中进步,自然而然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1.2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存在相脱离的情况
        很多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直接忽略了与理论内容紧密联系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该门课程产生厌烦倦学的心理。另外,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情况会使学生无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不足,进而也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其不足进行规范和调整。如此一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教育意义。
        2 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
        2.1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想,确保师生角色的有效调换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自身性格的养成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其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承担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完成的职责,因此作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纯洁品质作为最初的起点。先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相对较为落后,对其进行检测和考察的形式大多通过试卷分数来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更多的侧重在课本内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充分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的指导性作用,这样就直接导致该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教学课程目标存在脱离的情况。一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存在盲目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嫌疑,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作用就无法充分体现和发挥。再加上一些教师只看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的环节,就会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去探索该学科的耐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一过程也体现出教师没有将课堂的主体和角色进行有效的转换,仍然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和基本[2]。因此,为了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启发指导地位有足够的认识。这种主体的转换能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探讨活动中,通过交流来自我分析和反思,对自身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之处进行改正,以此来树立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法律修养。


        2.2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创新能力
        (1)以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和社会进步的现实为基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密切联系的过程并不是盲目毫无章法的,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标准。第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才能有效顺应学生逻辑思维的特点,改变课堂枯燥乏味、单调沉闷的现状。第二,理论所联系的实际要在学生生活领域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变得更加简便,理解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质量的改善有着关键作用。第三,理论所联系的实际又要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时代进步的趋向相吻合,毕竟,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未来必将在国际社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我国与国际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利益冲突等有效信息,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得到拓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水平的培养对他们自身的改善和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多么关键。
        (2)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起重视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理论知识,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获得一些专业的能力和素养。而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法律责任意识,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完善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比如,老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此为基础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修养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然后,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他们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增强提供可能。这一过程彼此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同时他们又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只有将这一教学活动环节和教学活动任务确切的落实,才能全方位、系统化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水平。
        2.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行为、思维习惯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规律,同时又要以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特征与需求为基本原则,确保做到对症下药、一针见血,这样才能获得实际有效的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递相关的知识内容,而是希望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养成。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必须要让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相符合,尽可能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相贴近和联系,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让其能与他们的思想认知和思维结构相符合,只有将三者统一培养,才能确保教学的过程与学生实际接受知识的知识不会出现偏差,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知识的耐心[2]。教师也应该鼓积极学生将所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学和实践过程中,使他们在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有效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作为教学的关键任务和重要环节而存在的,作为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最终任务——立德树人,确保在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思想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学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全面展开和推进。
        参考文献:
        [1]贡季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J].东北师范大学,2019(13):207.
        [2]王利军.试论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J].新课程,2018(1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