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 治课的开放式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吴仕斌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一直广受关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一直广受关注。要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从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开始。道德与法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让他们学法懂法,在社会生活中用道德和法治思想管控自身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价值的人。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放式;教学
引言
        小学是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属于小学阶段的通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使其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挖掘,故难以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式陈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同时缺乏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此外,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教师应选择有助于增加学生切身体验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保持安静的课堂氛围,较少使用小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一)走出班级,亲历体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课堂的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学生只有走出班级进行体验,方能有所收获。例如教学《试种一粒种子》一课,城区的学生大多无法感受果子是怎样由一粒种子成长而来的。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校园中的红领巾小花圃,带领学生到花圃一起松土,并将课前已经浸发好的辣椒种子种下。之后每天两名同学到花圃浇水、施肥,并做好成长记录,同学们也可以利用上学或放学的闲暇时间到花圃旁观察,见证它们的成长。当他们亲手摘下一颗颗红辣椒时,如获至宝……这样一堂在课外完成的教学,无须老师侃侃讲述,学生即自主体验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快乐。(二)走进家庭,亲子互动,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家庭作为孩子初始性的不可选择的社会初级群体,担负着孩子社会化成长的重任,因此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道德与法治教材里很多内容的学习都须要家校配合,因此,老师要提前布置好各项要求,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完成。例如在教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课时,老师就布置家中的学习任务:学生——仔细感受一下平时家里的人是怎样爱你的;家长——认真观察一下孩子是怎样爱你的。一段时间后,家长与孩子互相交流是怎样爱对方的。在沟通交流中,双方体验到相互间的爱是这样的细微,这样的暖心,更加增进了亲子感情。

同时还让家长们收集相关视频,带到班级分享。这样无声的教育悄然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父母、爱家人的种子。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社会调查方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成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更深的感触,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指围绕需要了解的具体目标进行深入调查,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调查计划和调查内容的制定,并对调查的对象做出选择,在调查结束之后,对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将得出的调查结论在班级内进行讨论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社会调查是小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有效渠道,通过亲身经历社会调查,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但由于小学生整体的水平不高,调查的开展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调查形式。
四、参与体验式活动教学
        在参与体验式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切实的感受,体验了成功与失败,以及问题本身解决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实质性意义。教师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活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更加侧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做到活动教学的形象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原本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有实际意义。增加活动教学的体验性、故事性,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学,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下册中的《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最先目的是,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先用游戏形式导入新的课程内容,游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要确保是可以全班共同参与的集体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将游戏场地设置在教室内或室外的活动室等场所,以课程内容朗读或者是相关儿歌为主,儿歌结束时,花朵在哪个学生手里,可以让该同学表演节目或者是猜谜语,节目表演结束或者谜语被猜出后,进行下一轮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也可以理解到《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节课程的乐趣和意义。教师和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达到课程预定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这揭示了中国年轻一代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针。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强调道德法治教育普及,将道德法治课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更强调道德法治课程的有效性。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得道德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行为举止规范,掌握基础的法治意识,严格要求自身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有秩序、有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阻碍,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小海,冯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89.
[2]冉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5.
[3]赵宏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放设计促内化认知[J].教书育人,2018(1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