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 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常建斌
[导读] 为班主任?首先我们了解“主任”的含义。
        何为班主任?首先我们了解“主任”的含义。主任即负主要责任的人或是主持工作完成任务的人、主要担任者。那在学校中,班主任就是这样的角色,起承担教育管理工作,在班级中负主要责任的人。
        从建国以来,学校班主任经历了六次规范,要求班主任所应具备的条件,在教育形势变化中不断丰富内涵。尤其在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重要作用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一、班主任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二、是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引领者;三、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人生导师。
        班主任地位的提高和角色的深化,包含了班级内涵的新发展。

班级内涵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丰富了班级内涵,引导了班级理念的升华——第一,班级不仅是个学习组织,更是个社会组织;第二,班级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性成长,更主要是获得社会性成长。
        在这样一种班级理念树立下,班级心理已成为焦点话题。其实,不管我们是否关注,但班级心理氛围都一直在真实地影响学生的发展。班级成员的心理成长历程就是不断突破自我,形成新历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烦恼,也充满了快乐。
        教育部自1999年提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12月7日,又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公布出来,其核心价值是关注每一个人的人格成长,这与现代教育理念默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操作主要落在了班级团体局面。

1、班级建设的方向

        班级建设的方向是既要有很好的稳定性,又要有充沛的活力,既要满足学生社会化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样谈两点:第一,班级称为“成长共同体”,它有三个要素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即:(1)个性化要素;(2)社会化要素;(3)稳定性要素。第二,班级心理环境,它是对班级团体状态的描述,而这种状态主要反映为不同的领导方式,核心是班主任。有专家提出三类领导方式,即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我们提倡并希望班主任的民主型的管理领导者。


2、一切班级学生心理问题都是关系出了问题
        “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新理念”,有关心理专家认为,师生关系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这四个层面关系构成。
        (1)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它在中学时期分为四种类型:亲密、依恋、冲突、回避,中学学生是处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青春期,冲突型学生,在初二、高二年级明显多于其他年级,这种现象称为“初二”“高二”现象,初二正处在青春期敏感阶段,这个阶段他们认识事物易于偏激,情绪表现易于波动,行为表达易于叛逆,而且初二年级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高二年级是心理发展的另一个转折期,高二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基本成熟,辩证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在多元的人生选择中朦胧地寻求自我,因而高二学生出现成熟与幼稚,两极并存的矛盾牲,易于导致师生关系的冲突与疏远。


        另外,中小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性别特征也很突出,女生与教师的关系明显好于男生,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男女学生在言语表达上存在差异,女生在言语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情感性方面都优于男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女生有较强的交往倾向和较好的宜人特点,因此与老师有更多的亲密关系,而男生表现较高水平的独立倾向和叛逆特点与老师的交往表现出更多的冲突性。




3、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即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业成绩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很多研究和实践证明,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就会让学生发展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师生关系与学业有直接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业兴趣、课堂参与、学业成等有很大影响。师生关系亲密程度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毅力方面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4、教师是众多职业的特殊角色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育对教师的角色要求,学生的学习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在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过程中,专业化问题、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性,不能随意取代,比如医生是一种职业,拥有处方权,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病开药。教师也是一种职业,职业的特征是表现在懂学生,靠的是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假如不懂,我们的职业特征就难以体现。
        要做到懂学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A、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B、要学会与沟通与交流。
        C、要学会静心倾听。
        做为教师,班主任教育最终指向是“人的心灵”,尤其班主任要在管理班务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这样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与更多方法。
        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到事情,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要做到有心理辅导的素质:
        (1)?学会控制情绪;
        (2)?有良好的生活节奏;
        (3)?学会发泄心中的苦闷;
        (4)?为做外向型性格的人;
        (5)?参与群体活动。
        以上是我们做快乐智慧班主任应该了解的知识,因受篇幅局限,只能先说到这。总之班主任应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正如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