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印发实施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部在2020年1月16日又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这一纲要和方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每个公民都应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不容忽视。为此,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实际以县城小学为例做以下分析。
一、注重学习,加强领导,丰盈教师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在学校,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建设者,对学生爱国思想的萌发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要想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迎合时代而富有成效,那么老师的爱国思想就绝对不能落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结合实际,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学习强国”为基础平台在不断的政治学习、实践和创新中,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武装教师的头脑,让每位教师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思想高度统一起来,让每位教师在尽职尽责、扎实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样,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有事半而功半的效果。
二、用好教材,抓好课堂,切实守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当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在现阶段的城镇小学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为灵魂,开足开齐各项课程,用好各科教材,还要重视语文以及道德与法制课堂。科任教师应该科学备课,系统梳理,归纳重点,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例如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应该首先抓住革命传统、描写国家大好河山以及古诗文这几类文章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既能够讲授字词句的灵活应用,又能够抓住情感主线,从心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
三、结合实际,挖掘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侧重点应该不同。作为县城小学,应该在立德树人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在《纲要》的具体框架中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和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学校政教处和学校少工委为依托,结合少先先锋队队史和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进程,让学生在精心设计和的研学旅行中去追寻红色足迹,了解党史国情;在丰富而优秀的地方人文资源中找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厚植家国情怀;在厚重而明晰的校园文化和富有时代特色的班级文化中培育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在家乡的变迁、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以及新冠肺炎英勇斗争的白衣天使的英雄事迹等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中,去感知、去探寻,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还可以利用习书记给少先队员的回信、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展播,中国女排事迹、中国航天以及全国向上好少年等优秀事迹中寻找榜样的力量。在这一系列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中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以及荣誉感。
四、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新的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又赋予我们学校以新的使命。结合实际每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纲要》,根据新课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在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上下功夫。我们要在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上下功夫。可以利用国旗下的演讲,晨会,班会、三分钟演讲以及手抄报等众多平台,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及家长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结合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在不同程度的庆祝活动和各具特色的实践作业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要在仪式礼仪运用上下功夫。可以从正确佩戴红领巾和正确敬少先队队礼出发,不仅让学生明白红领巾、少先队队旗以及国旗之间的关系,还让他们认识到少先队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的庄严和伟大意义。在庄重的入队和升旗仪式中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我们还要在开发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上下功夫。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我们老师可以集思广益,科学、实际地开发学生必须的爱国主义校本课程,可以分高中低三个年级来实施。比如低年级的革命故事绘本课、中年级的革命爱国题材电影课以及高年级的中国美好风光在线游览课,这一系列的课程补充,一定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持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学校根据实际,把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那么宣传就非常重要。首先应当以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公众号以及各班的微信和顶顶群为依托,充分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而且真实具体地报道学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各项活动。其次可以从本土优秀资源出发,让英雄人物(革命老英雄、历届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警察、援鄂白衣天使等人物)走进校园,在学校营造崇尚英雄、爱戴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还可以以身边优秀的师生为榜样,把爱国爱家爱校的先进事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近距离地培育师生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每位学生会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既能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又能对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有紧迫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荣誉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浸润每一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