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劳动教 育现状及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和习惯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钟伟明
[导读] 众所周知,新时代之下的劳动教育观念已经打破了劳动仅仅为体力劳动的认知观念
        摘要:众所周知,新时代之下的劳动教育观念已经打破了劳动仅仅为体力劳动的认知观念,同时也摒弃了劳动改造这一传统观念。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教育中,以培养青少年劳动观念,掌握劳动知识,逐渐树立起以劳动情感为目标的劳动教育。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之后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分析,最后总结了培养学生劳动教育态度的主要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青少年 劳动教育 现状 培养 学生 劳动态度 习惯 路径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在教学期间,有效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发展的整体规划,直接关系到我国由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当中的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短板补齐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得于教育中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效果。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缺乏来劳动的教育并不能称之为劳动教育,因此,对广大青少年学生采取劳动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学生在对劳动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当中,采取劳动实践的方式对青少年劳动观念进行培养,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
(二)劳动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教育竞争以及人才竞争情况也越来越白热化。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当中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升,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生活来源于劳动,实践也来源于来动,创新同样也来源于劳动当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劳动教育仍然比较薄弱
   孩子劳动教育的启蒙者是家长,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将会对劳动教育成效造成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依旧有很多的家长对家庭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认知,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对于额外的劳动并没有需要进行的必要。相较于日本等等国家当中的孩子家庭房劳动教育观念而言,依旧有所不足。
(二)学校劳动教育有待整体推进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教育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对患者进行指定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等。目前,虽然有部份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方面做到了有场所、有教师、有教材、有展示和有课时,并且适当和德育课程进行了结合,采取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这一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为学校劳动和技术教育情况较不乐观,二是学校当中劳动教育实际效果较差,三是学生在进行校内外劳动活动期间往往会存在非常多的制约。


(三)社会劳动教育缺乏有效载体
    依据以往的研究发现,目前很多的社区以及村都已经创建了一些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的平台,社会各界均对其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虽然如此,但是在这其中依旧存在一些情况,例如在进行活动开展期间,进行参观体验的比较多,进行劳动体验的则比较少。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之间的配合比价差,在进行社会劳动教育时也缺少一定的载体。
三、如何培养学生劳动教育态度的策略
(一)积极探索,切实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升青少年劳动教育地劳动态度和习惯,必须多措并举,对学校当中劳动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进行提升,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具体实施要求进行明确,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期间将劳动技术及技术教育作为活动进行框架,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等领域。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认真选择,合理进行课时安排,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意见作为指导。其次时需要创建高素质、数量足够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劳动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力量。之后需要适当增加劳动教育经费i以及制作材料的投入,在对劳动教育活动经费进行保障的同时,以教材内容作为依据,适当购置相关的材料。然后是需要增强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劳技教育当中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让学校当中的劳技教育能够进行常态化教育[1]。最后是需要对教育科研工作加以重视,提升劳动技术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二)多方努力,不断健全社会劳动教育的载体
    对社会劳动教育载体进行健全,首先需要积极建设好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积极完成好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劳技教育水平,不断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目前国内非常多的省市已经创建了相关的教育实践基地,能够对学生校外活动经费缺乏以及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其次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村镇以及社区之间的合作,对校外实践活动进行增强,村、社区、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之间互相协调,增强其合作和配合力度。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学校当中教育配套材料订购范围,增加劳动教育材料。
(三)家校合作,着力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良好习惯   
     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方法性,而家庭劳动教育则具有渗透性以及灵活性,两种教育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适当增加家庭卫生作业,为学生布置清扫、缝纫、家电维修、家庭卫生等等家庭劳动作业,让学生家长对其进行辅助,逐渐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习惯[2]。此外,还可以适当依据德育课程要求,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让家长在家期间多让学生进行劳动。还可以为家长编写《家长读本》等等宣传书籍,让家长对于劳动教育以及先进教育理念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德育教育当中,劳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大保证。对青少年劳动教育进行强化能够为其后续的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提高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宗爱东.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青年学报,2019(01):6-11.
[2]易臻真,王洋. 以社会实践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链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9,38(10):3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