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心理 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张亚平
[导读] 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效果
        【内容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效果,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影响学生健康情绪和心态的建立。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  人生观  价值观   情绪  心态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还要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更应当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必须做到自知、自尊和自爱。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价值,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进取,充满信心的良好状态,去面对现实,面对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就尤为重要了,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同时,我感觉我们更应该来关注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谈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求知效果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比较普通的现象,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乏听说或见到有些学生厌学,甚至逃学,有些情况是与教师有关的。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等,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求知效果。比如,在平时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与老师之间相互听课,以达到取长补短之功效;我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其中有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结束了,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做小动作或瞌睡的,个个精神饱满,下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原来这位数学老师平时给学生的印象很好,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生活,从不轻易批评学生,学生很喜欢他。我想这位数学老师的成功,不仅仅是很好地教给了学生知识,他的品格、人格都极大地感染了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心理健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尝试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如在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下,重要的是教师保持住这个职业的清廉与圣洁,面对着各种的诱惑,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做人诚信,与人为善,才能做到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并且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影响学生健康情绪和心态的建立
        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应该是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影响。职业要求我们,在品德上、人格上、行为上、修养上都要做得最好。正因为如此,老师的压力就会比其它行业高。因为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烦恼,也会做错事,但在学生面前,我们都要高度小心的约束自己,不犯错误,不把个人的问题带到学生的面前。教师如果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个人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则难于为学生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     
        例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有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指责他们;因为我们有许多理由去这样做。我们可以说:这是恨铁不成钢,这是对他负责任,最重要的是你已经付出那么多,他都没有进步,让你有很强的挫败感。所以我们批评、指责他也就理所当然了。一旦学生感到老师不喜欢他,不信任他,双方的距离立马就变得遥远,工作成效就更难体现。
        所以,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形成良好情绪的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更应该有更加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须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

参考文献:
[1]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朱月龙. 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