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得有些特别,过去一个月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焦虑之中,心情也是跌宕起伏,恐慌、愤怒、自豪、无奈等各种情绪快速轮动。我决心抽离这些不安的情绪,放下手机,陪陪孩子,读读书,世界并没有因为我的关注而变得更好,而我可以因为这份平静变得更加充实。寂静的时候,我学习了“自信心指导”的心理讲座,我发现一个人的自信心建构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一个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大多与困难挫折有关,也就是每一次的犯错总会或多或少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杰森.莫泽在研究人们犯错时大脑的工作机制,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犯错时,我们的大脑会做出两种反馈,第一种是在大脑经历正确和错误的矛盾时增加大脑的电流活动,第二种是在我们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并有意识关注这个错误时大脑产生的反馈。也许作为一名教师,很多人会这样说:“只有当学生们改正了错误并最终把问题解决时大脑才会成长。”但莫泽的研究告诉我们,当人犯了错,大脑就会受到挑战而被激发,所以意识不到自己犯了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正忙着和错误引发的挑战作斗争。
最近网课授课期间,不少孩子给我留言说:“老师,我觉得数学好难啊,网上课程我也认真地看了,感觉也大概能听懂,但是练习作业还是不太会做,怎么总是错那么多呢,这让我感觉很苦恼,心里有些慌。”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家中的学习环境是不及学校的,但是这样的负面情绪可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我便安慰孩子说:“孩子,我们大脑的容量是惊人的,可不要小瞧它哦,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或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在工作啦,当你犯错的时候,你会更加努力,这时也是大脑工作最强的时候。你知道吗,所谓天才,其实就是努力工作并且不断犯错的一群人,所以,别怕!”说完这番话,孩子们似乎没那么慌了,也表现得更加努力,我告诉他们你们的大脑正处于成长式思维模式,而你们对错误越敏感,投入精力就会越多。
所以孩子们,犯错了,别怕,说明我们的大脑正在成长。
当孩子在数学上犯错时,通常会感到很糟糕,甚至还会认为自己不具备学习数学的能力。但数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习惯,喜欢故意把错题呈现,放大细化,也常常喜欢挑选爱犯错的学生上黑板板演,甚至可以把测试卷展现出来,从中挑选“最喜欢”的错误,我们所寻找的“最喜欢的错误”其实就是观念上的错误,而不是做数学题时犯的错误,并和学生分享交流,这是因为我们慢慢体会到了犯错的价值,我们希望学生去犯一些错误,培养学生成长式的思维,帮助他们认识到犯错的价值。
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名教师她先让学生把一张纸团成一个纸团,并跟学生说:“假定自己做错了数学题,然后在犯错后将这个纸团向着黑板的方向投过去,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随后,她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纸团捡回来,打开展平,并用彩笔把纸上的折痕画出来,而这些折痕就代表他们大脑的成长,她要求学生们把这张纸放在文件夹内保存好。
这位老师的做法感染了我,“犯了错就要被惩罚”的这种想法在很多孩子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但我想这些孩子今后犯了错也许就会少了那一份恐惧和尴尬,而是更多地体会犯错的价值。如果孩子们认识到了犯错的价值,那么禁锢他们的最大枷锁将被打开。
寒假里,邻居家上四年级的小女孩上完网课后,做了5道数学题,错了2道,当发现自己犯了错时,她立刻自卑起来,说自己数学太差了,和班里其他同学比起来,真是糟糕。我刚好利用这个时机向她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说:“你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吗?当你做错题时,你的大脑得到了成长,而当你把题做对时,你的大脑中什么也没有发生,当然也不会成长了。”她睁大眼睛吃惊地看着我,我想此刻她已经理解了犯错的重要性。
所以孩子们,犯错了,别怕,犯错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可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做数学题会犯五类常见的错误:粗心导致的错误、步骤跳跃导致的错误、规则运用模糊导致的错误、题意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对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的错误。但是针对这些错误,家长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埋怨孩子,“怎么这么粗心啊!这你都做不对啊!”这些话不能起到让孩子下次细心一点的作用,只会让孩子更紧张。如果类似的都做对了,就没有必要纠缠于粗心的错误,粗心是孩子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好事。绝大部分孩子犯错时的烦恼和焦虑都来自于父母的压力,父母不用在孩子面前扮演无所不能的全能者,否则时间长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原生动力就在不经意间被消灭了,父母应该扮演好陪伴、交流的角色,教师扮演好引导、促进的角色,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鼓励和信任,正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
“在我整个学习生涯中……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笨的人,而且没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当我最终知道我也可以学习数学时,我的心中犹如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而且我还可以告诉我的学生,他们也有能力学好数学。”这是乔.博勒之说的话,想象一下,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呈现着一副“我能学好数学”的自豪姿态,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幕。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十分重要,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做到最好,但高效的课堂不该是为了保证学生能把所有的习题全部做对,而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即使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也能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出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学习数学的能力,而且它们是任何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班级的晨会课上,我经常会跟孩子们强调这一点,我想以这样的鼓励让孩子正对数学中存在的所有失败,评价重点也逐渐由结果转移到过程中,比如说:“你还没有学习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你很快就会学到了。”
所以孩子们,犯错了,别怕,正对失败,就是对成长的鼓舞。
无论错误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迷惘、痛苦和打击,归根结底,它才是教我们读懂自己的良师,而正确不是,它就像树汁和阳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另一种生物机体——人类茁壮成长。也可以说错误本身就是学习的最佳机会,把握这样的机会才能够带领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理解的道路,找到自己独特的方法。所以孩子们犯错是学习的另一个途径,教会孩子拥抱错误也就是接受更多的不确定性,打开更多思维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