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不再停留于提升学生们学习成绩上,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将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结合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进展,分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明确其对小学生们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途径
数学属于基础学科之一,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们逻辑性思维的培养要求较高,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学生们更积极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1】。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对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主张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同时又能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技巧,稳步的提升学习成绩。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小学数学学习进程中,加强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能丰富自身的思想结构,保证更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本质,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2】。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是学生们学习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主张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关注该项能力的条件,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在对时间“时、分、秒”的教学中,我利用学校的作息表和学生的生活规律来进行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加强了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作息时间的规律。小学属于相对特殊的阶段,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也需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稳步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付诸于日常生活,真正的理解学以致用的技巧。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重点强调的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意义,帮助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从长远的角度上分析,学生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为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基础能力得不到加强,将会影响到后续的成长和发展,甚至于会对整体的发展轨迹造成阻碍。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老师们重点关注,通过逐步的培养、循序渐进,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关实践中,由此稳步的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抱有极强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的为学生们的创造出符合儿童认识特点以及熟悉的教学情境,使其可以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候,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我在讲“6和7”的加减法时,大量时间用在学生自己摆教具,列加减法算式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很快可以列出很多“6和7”的加减算式。并能较好的理解“6和7”加减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寻找答案。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扎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们在乐学的氛围中展开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问题情境的积极创设,能够让他们获得快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性举措【3】。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需要被充分尊重,因此需要老师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着他们去认识学习的意义,由此才能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自在的发言,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于板书,为学生们普及简单的习题,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阐述基本的解题思路。若是学生们做完了相应的习题之后,老师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表扬,使学生们被认可,督促其学习主动性可以稳步的提高。在课堂之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积极的展开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在与同学的交流和共享中,逐步的拓宽学习深度及广度。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能够发现到数学的身影,因此老师应该借助于这一“天然”教学资源,积极的和生活实例,向学生们普及数学知识。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较为直观,针对于一部分相对抽象的知识来说,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理解,只有通过老师们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把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学习生活相互连接,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其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小学生也可通过这样的过程,学会结合基本的生活经验,主动地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巩固所学的基础内容,有助于提升其数学素养。
(四)适当引入多元化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思考
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们接受的欲望不同。因此,需要老师们积极的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以往填鸭式教学理念,让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激发,从而更好的摆脱“学习机器”的角色。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成果得以巩固,需要老师们重点关注课堂效果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借助于“情境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促使学生们的学习可以更加积极,同时又能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广泛的运用至教学实践,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可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之上,通过为小学生们展示丰富多彩的动画、视频、声音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其清楚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努力的配合着老师的引导,更加努力的思考课堂上的问题,真正发挥出课堂主人翁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有关途径,通过明确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科学化的策略,为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主张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课堂主人,发挥出主体价值。老师作为小学生们学习之路上的引导者,应该积极的带领着学生们学习,使其真正的配合着学习的标准和要求,努力的践行课堂主人翁的角色,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同学的交流互助,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稳固独立思考的意识,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淑珍.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58+62.
[2]曲立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3]曹冬.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64+66.
[4]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