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发展日渐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小学生活泼好动,故而加大了思维训练的难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解读新课改教育政策,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智力能力
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此时学生并未形成系统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故而教师在提出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十分茫然。对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解题思路和步骤,进而在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后也可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智力。
1.2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代素质教育打破了唯成绩论的限制,教学宗旨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十分关键,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逻辑思维能力应用于实际,从而在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
1.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的学习气氛、师生配合的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由于教学问题主要由长期的分析总结而来,因此,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2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教材知识为核心,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在教学中并未使用新的题型和全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教师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主动探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和实用方法,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及培养目标,未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有效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优化策略。
3.1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讲解新课、剖析知识点和课后训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向学生提问后,一方面要求学生正确作答,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潜移默化和长期训练当中,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数学理论后,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公式和定理变形,并将定理和公式变形应用在数学问题当中。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学生布置与之相关的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将正方形的面积作为已知条件,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周长。
3.2合理应用丰富的教学元素
受到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局限,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学习理念,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合理应用图像、教具和动画等多种不同的教学元素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也可合理利用不同的元素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转化的方法,从而以直观具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该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图形的定义和形制,找到与之匹配的图形,以直尺测量的方式深入探究图形的性质,认真总结图形间的关系。该教学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不足,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尤为明显,对此,教师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在讲台上放置一个蛋糕模型,或者也可以是真实的蛋糕,将蛋糕平均分为16份,其中的三分之一给小兰,五分之一给小强,要求学生比较两块蛋糕的大小。学生能够十分清晰且直观地看到小兰的蛋糕要壁小强的蛋糕大,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与数字大小之间有怎样的规律,之后教师可在黑板上为学生列出几组不同形式的分数,要求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3.4开展强化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要带领学生开展数学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合理分类数学知识,基于不同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再者,教师要合理掌控习题的难度,以循序渐进为主要原则,合理设置习题难度,阶梯式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高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上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接受能力设计练习题。
4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了解及掌握情况,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日渐深入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砂国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1)
[2] 陆林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7)
[3] 樊有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5)
[4] 高海平,南骊珠,徐安全.掌握教材,组织好提问[J]. 江苏教育. 1982(17)
[5] 周涛,徐红梅.多重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 才智. 2017(24)
[6] 刘金华.谈自然实验课的“导”与“放”[J].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1996(05)
[7] 赵啸萍.统筹兼顾 有的放矢——谈数学练习的设计[J]. 江苏教育. 1995(Z1)
作者简介:
罗丽娟(1982.11—),女,壮族,籍贯:广西柳州人,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第二小学,职称: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