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进教学评价的功能、指标、方法、主体及重心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教学评价上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有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自信发展和自信成长,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信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自信发展、潜智生
据目前中国有关高等教育资料的统计,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现有的3亿多智力障碍学生当中,被教育部和全国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划入"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的达到5000万人,我倒是觉得他们根本就是一个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潜智生"(虽然智力正常,但是智力的表现和形成思维成绩的效果稍后,给大多数人的感觉看起来好像是智力发展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很可能只是因为智力的表现和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效果隐藏)这一数学教师行列的智力障碍学生人数大约相当于1个法国、10个意大利和瑞士、100卢森堡的学生总人口。由此可见,对待这部分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评价工作无疑是每一门高等教育学科所必须特别重视的一个教学评价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师要努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数学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关注在高等教育学习上暂时遇到有困难的老师和学生,不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都掉队。也正是在这一教学评价理念的指导和主旨下,我们又着重从建立和改进对教学培养评价的基本功能、指标、方法、主体及教学重心等方面对学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对教学培养的评价上特别关注非智力障碍因素的教学培养,通过有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自信发展和自信成长,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信成长和发展。
一、重视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淡化了基于甄别与综合评价的人员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甄别与综合评价考核功能的有效整合转化
评价不是为了要有利于确立和培养学生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高度,而是为了要有利于使每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其现有的数学基础上都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要有利于提高和帮助广大学生逐步认知自我的心理、知识等素质和水平,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对于数学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数学思维态度,保持对学习抽象数学的热情和数学好奇心,并在对数学的思维过程中逐渐悟出一些对于做人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非常有意义和帮助的方法和数学道理。与此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更加积极及时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的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积极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广大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的思维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广大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抽象数学的概念、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抽象数学方法,感受潜质生的数学统筹思想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这次教学"合理安排时间"这个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是因为这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潜质生数学统筹的思想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数学应用相互地融合,一旦潜质生学会了熟练合理应用数学统筹安排的时间,就一定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实际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应用实惠。一旦学生特别是潜质生感到数学统筹思想能为实际的生活提供服务,并见到实际的学习效果,自信心就会随之倍增,兴趣就能进一步地提高和长久地保持,学习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动性就更有可能发挥出来,非智力的因素这时就能够起到了对学习的一种促进和帮助的作用,心底里就会自发地感到勤奋学习,努力地克服自卑,提升了自信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和自卑感到基本的考试自卑感上升是学龄少年阶段潜能生儿童的基本矛盾,儿童对于考试的学习是天生地勤奋的,当某人在考试反复出现,某人在考试反复出现他的排名,就可能会使得学生厌恶、抵制他的学习。潜能生在其学业发展方面本已经成为是学校和班集体教育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基本的考试自卑感上升,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坚定信心与对于英语和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学校实施潜能生教学绩效评价时应充分注意他们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进程,强调只有把学生的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通过绩效评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体验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一点,对"潜能生"绩效评价显得尤其必要。比如,某年级同学一次作业十道习题错了4题,第二次仅错了3题,我就对他乐滋滋地说:"你这次少错1题,照这样继续努力,照这样下去,下次再下次错误不就是零了吗?"结果,他乐滋滋地要求我去订正再下次重写。反复几次练习,正确率果然就逐步提高了。如果没有这样富有创意的个性化评价,一味地去埋怨他重复练这么多遍还错这么多题,他的自信心就被打压,自发学习的动力就不足,对后续的继续学习就会存在障碍,从而影响他的发展。
二、注重评价指标的个体综合多元评价,关注初中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为实现综合评价注重指标的综合多元化
香港科技大学和上海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顾钧老师分别指出,"人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智慧’,就是在课堂上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另一种是‘第二智慧’,包括‘研究智慧’和‘街头智慧’,前者是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后者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属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智力范围。如果只承认‘课堂智慧’而忽视‘第二智慧’,只承认考试分数而否定人际交往能力和内在的各种非智力潜质,既不合理不全面也不公平,无疑会压抑和扼杀或错杀人才。"事实证明,"潜智生"往往在"第二智慧"的培养方面有着特别突出的优势和表现。我平时比较特别重视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和家庭组织性的作业。"例如:实际交往能力测量、调查课外实践活动、收集课外教学资料等。同时更加的注重在课上安排一系列富有情趣和创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练习活动,它本身就是对课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导和补充。如在进行轴对称理论和图形的实际操作教学中,先是让教师和学生从现代阿拉伯数字中继续寻找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再从现代英文字母中继续寻找、从现代汉语文字中继续寻找、从接近自然界的物体和生活实践中继续寻找从各种生活环境中继续寻找,通过轴对称寻找的方法和过程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逐步进入更贴近生活的实际来深入地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实际操作练习,使教师和学生兴趣浓厚,理解深透,印象深刻,对于轴对称理论和图形的实际操作知识就掌握得越好。
接着安排了剪"轴对称图形"的实际操作比赛,让教师和学生在这充满轻音乐的实际活动情境中轻松的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谁剪的轴对称理论和图形更加的富有情趣和创意,谁动手剪的轴对称图案最美。教师和学生动手剪出的轴对称图案有弯弯的玻璃月亮、精致的玻璃酒杯、美丽的蝴蝶、有漂亮的首饰和服装还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圆环等。一位"潜智生"剪出了一幅美丽的手拉手剪纸上的图案,都知道这是一个个对称的美丽人形,我在课堂上把她的样子夸赞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心花怒放,下课了孩子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这一切都是我没有遇见过的那种情形,我在心里想我以后要找一个机会多表扬她,我在心里想有一天她也会成为我的骄傲。手拉手练习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转变,让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和学习价值,心情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一定会大大地提高和增加。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评价形式在内容上应该更加多样化,且以全方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为主,既采取学生可以用书面的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的方式,也采取可以用课堂参与学生观察、课后参与老师面谈、作业面批过程中老师进行一对一讲解及时的订正学生错误、建立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纪录、老师及时将学生成绩以及在校期间学习的情况及时通过电子飞信方式告知学生家长,及时表扬学生的先进,提醒个别等评价方式。和学生家长共建一个全方位过程性评价的体系
针对每学生一堂课中"潜智生"的积极活动和表现,教师及时用一些饱含学生情感的文字和语言,进行了评价、表扬。教师进行表扬时的语言语言形式和内容要适当多样化,文字肢体语言和其他肢体语言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切忌那种干巴单调的评价和表扬。对他们自己独创的想法和发现,我常以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进行命名;对于表现出色的每一个同学,我还经常会向他们头上翘起一根大拇指;针对每学生一堂课的积极表现,我在课上还经常会让学生花上一、二分钟的时间评一堂课的评本针对每堂课的"积极举手发言奖""发言声音响亮奖","发言富有创意奖"、"课堂作业数学整洁奖"、"发言最有礼貌奖"、"发言最有创新奖"..批改作业时,我还会实行批改作业加分之星制,事先电话告知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充分明白我们批改作业的具体评价原则和标准,比如写的作业全对书并且把字写整洁干净没有任何涂改,就得一个a++;比如写的作业全对稍整洁没有涂改,得一个a+..每一个作业的细节小项目做好的都可以有机会获得表扬,尽量通过不断地表扬和激励使"潜智生"也能从中享受到了某一个细节的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心理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趣的交融。
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全面了、更准确地掌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了各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四、强调了参与人员的互动、自评与他人的批评相有机结合,实现了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在引导家长评价先进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时,既仅仅是可以直接让先进的学生展开自评和家长互评,也甚至可以直接让学生家长和他们的邻居一起参与家长评价的过程。如果总是极力要求表扬先进的学生,而对后进的潜质学生除了提醒批评还是进行批评。这样的结果也只能够说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后进的潜质优秀学生并没有在不断地进行提醒和批评中重新跨入先进的行列,他们的成绩就会干脆"破罐子破摔"。而如果让"潜智生"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很快就可以重新得到一次与他人平等直接对话的机会和平等权力,而不仅仅是给他们一次温柔的提醒批评和一次善意的忠告而已,在平等的对话中大家同时还可以帮他们重新找回了曾经失去的那种自尊和自信。一旦他们有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促进,他们的对学习积极劲头和对学习的自信心自然也就会与日俱增的,从而促使他们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成绩也就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五、注重评价过程,终结性的评价与形成性的评价过程相结合,实现了评价过程重心的有效转移
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否理解与运用是否掌握。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将每一学段目标的实现作为每一学段的结束后所应该要达到的基本目标要求来进行评价,应当做到允许一部分的学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其知识与基本技能和经验积累逐步得以达到。"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和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目前新课标对于教学评价的这一基本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变了以往平时靠数学测验,期末靠数学考试的阶段教学评估的传统做法,而是化整为零,抓好平时常规性的教学评估和激励。
优秀教师的拿手绝活,就是在一个学生自己都可能找不到学生希望时,由他那一个尊重、信任这个学生的"钻头",开掘出深层的学生潜能,在这样一个没有了希望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找到了希望,于是,有了希望的曙光,有了数学教育,有了成功。优秀的数学教师总是十分地善于在"潜智生"身上为孩子打开一扇他们看似最易与孩子打开而又难与孩子打开的世界和心灵之窗,找准了潜智生的最佳成长点和激发点,让教师向孩子好好展示一下从来没有向孩子展示过的知识和才能,品尝成功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产生再一次尝试成功的欲望和动力源,达到追求连续成功带来的快乐,使"潜智生"逐渐变成"显能生",因此教师重视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自信中学习和成长。这是老师在教学中思考的重要一个问题,解决好这个重要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在数学上能够得到不同的自信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永红. 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4.
[2] 刘志军. 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2:10
[3] 朱益明. 初论教育评价 [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1):8
[4] 陈雪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J] .新一代月刊,2013(2):25
[5] 崔志涛. 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激励性评价 [J]. 小学生数学,2015(4):23
[6] 满静. 多元智力下的教育观 [J]. 小学教学参考,2009(30):43
[7] 黄梅. 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 [J]. 教育探索,20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