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生活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教学当中,教师们应当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再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让生活走进学生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挖屈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要不失时机地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当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创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班里的覃小伟同学的脚受伤了,暂时不能走太多的路,于是他的妈妈便决定到学校接他回家,而且还和他约好在校门口见面。可是,妈妈在这个时间(贴下午4时钟面模型)来到校门口,却找不到自己的儿子。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许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回答到:是因为覃小伟的妈妈来早了(学校5时放学)。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到:韦小萍同学的妈妈外出办事,路过学校,也到学校门口接女儿回家,可是她的妈妈来到学校后,却发现校园里一个同学都没有,你能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教师便让猜到答案的学生尝试画出钟表的钟面图。这个尝试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纷纷在自己的钟面图中画出了心中的答案,有的学生只画出指着6时的时针,有的学生时针和分针全部指向.....这时,教师把正确画法的钟面图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找找自己错在哪里,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儿童生来便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天生具有探究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兴趣,发现自己画错了钟面图,便会很认真地观察、学习、思考,增加了数学课堂学习的现实感和紧迫感。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二、让学生用数学来理解生活问题。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当中来的数学是“活”的数学,是有意义的数学。所以在教学当中应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在看到某一生活现象时,考虑一下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碰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想一下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数学更贴近于现实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祥个问题:?教室的墙壁又黑又胜,为了使大家能够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决定将教师的内墙和顶面重新粉刷一遍,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应粉刷墙壁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还适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去思考,通过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应先分组量出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和窗的长、宽,再算出教室的前、后、左、右、上5个面的面积总和及门和窗的面积总和,从5面墙的面积总和中除去门和窗的面积,剩下的部分就是粉刷的面积。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良好的接纳心理,并学会应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去想问题,体验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魅力。
三、让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只有把课堂上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更主动地观察生活当中的数学,才能更加主动地运用数学。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开拓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决: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要在教室的后墙上圈出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学习园地,学习委员让小李和小张负责把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红纸裁成2厘米宽的纸条粘起来(接头处1厘米),再围成符合条件的长方形。小李裁成40厘米长的纸条,小张裁成30厘米长的纸条,请同学们想想:小李和小张的裁法谁的比较合情合理?为什么?怎样计算粘成纸条的总长度?学生对这样的生活问题非常感兴趣,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探讨、交流最后得出:小李的裁法比较合情合理,理由是:小张的裁法接头太多,纸条的总长度不够,而小李的裁法接头少,围成符合条件的长方形后,还有剩余可以用来剪成小花点缀“学习园地”四个字。
教师把课堂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学生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问题,使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四、让数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说明数学和生活是互动的,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就像是离开了水的鱼,毫无生机可言。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让数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时,应该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育更具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