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高效的自主性学习。但是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自主学习的开展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对于此,需要分层教学理论的落实,应用分层教学法,让教学下的学习能够受到针对性地引导和设计,以此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能够树立信心,并有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建立,为所有高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整合和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前言:学习是一项自主认识和思想认知的过程,受方法、智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能力的缺乏和信心的丧失,在教学中变的消极,抵触数学知识逻辑推理,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对于此,数学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应用分层教学理论,使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导和帮助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和应用。这样就能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而优等生也能在其中获得数学思维和理论知识上的整合和延伸。
一、分层教学理论的概述
分层教学理论是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相近学习需要的学生集合为一个层次,然后在教学中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的目标、活动、作业和评价,能够确保教学符合学习的需要,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得到精准的指导,可以保证所有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小学数学保证自主学习教学的有效理论策略。分层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落实主要就是开展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分层目标、安排分层学习实践、设计分层作业、开展分层评价,让教学能够有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高效地进行,保证教学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抓住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的开展能够教学与学习得到有效地融合。而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抓住教学需要,针对学情进行合理的分层,确保每个层次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共同需要。同时,在分层中还要注意每层次学生的人数和开展的可行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般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保证,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理解和应用上的思维延伸;第二层次学生,能够做基础知识的理解,但是缺乏主动创新和灵活应用思维;第三层次,主要是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以及缺乏基础和能力的后进生。分成三个层次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准确的教学引导,并且在实践中也能有得以实施。
(二)把握分层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层之后就需要设计教学目标,为每个层次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理清方向。
例如,在《比》的教学中,第一层次就要设计完成基础知识理解并能做出有效的计算,可以与小数、分数、乘法、除法等概念进行类比分析;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简化,主要以课程教学知识为主,保证其能理解比的概念,能够进行正确的数学关系分析;第三层次教学目标,主要以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和基础知识认识为主。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就能保证每个层次学生可以完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确保教学的开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三)注重课堂实践科学安排时间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是主要场所,而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要面对的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所以需要进行科学安排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让不同层次学生可以获得教学引导[2]。比如在《比》的课堂就教学中就先做生活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可以感受生活中比的存在,并有一个直观地理解认识。然后让第一和第二层次学生做自主学习理解,根据教材做探究思考,针对第三层次学生的补足,以多媒体来展示思维导图,指导比的认识。之后再让第一层次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共同思考的课堂互动。最后则又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知识总结论述,由第一层次学生作补充,第三层次做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理解,也能进行整体的知识认识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有效地引导和发挥,也保证了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
(四)设计分层作业推动思想内化
高年级的数学学习需要进行更多地思考,而分层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理解也需要通过作业来做强化。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分层作业,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可以有数学思维的内化,并加深知识理解认识[3]。比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以往的作业都是以周长和面积计算为主,有些学生很难完成解题,而有的学生感觉这些作业没有难度。所以在分层作业设计上就以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基础,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做关于圆相关知识的应用题计算,要求不能省略步骤,而让第二层次的学生做简单一些的数据计算,要求列举运用的公式,第三层次学生的作业就以概念的文字标识和一些圆形绘图为主,强化基础知识的认知。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下,学生能够强化自身在课堂中的所学,并有数学思想的实践,有助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强化自主发展实行分层评价
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差异,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做出分层,针对每个层次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作出评价引导。对于第一层次的评价要以高要求,多创新为主,第二层次以肯定学习成果,多探究实践为主,第三层次以进步激励,多表扬为主,使学生能够对于数学学习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有一个目标,引导自主性的数学学习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开展分层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支持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完成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情进行合理分层,把握实际需要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实践和知识整合过程中要做好设计引导,同时在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实施上,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发展,以此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冷江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44.
[2]全小娜.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7.
[3]夏英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江西教育,202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