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王金娜
[导读] 实现思维拓展与延伸,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逐渐深化的趋势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顺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潮流,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增强我国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教师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概念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能够引导学生从全新角度看待问题,实现思维拓展与延伸,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思维,现如今很多的数学研究成果都是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探讨总结出来的。逆向思维要求学生在正常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在打破固有思维的桎梏同时,不断发现和总结出新的知识和学习心得。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创设出良好的培养逆向思维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一个周期长并要有计划在各个时期持续跟进的系统性工程,是各学科需要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在实施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去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来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并使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重新分析的兴趣.例如,给学生一个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或某个代数式,让学生给这个方程组或代数式赋予不同的实际背景,让数学知识焕发生命力,不仅如此还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概念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此背景之下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培养逆向思维的氛围,促使学生能更为灵活地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除去上文所讲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当通过本班级当中的黑板报以及读书角等班级文化建设项目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组织开展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史讲座、征集一题多解校园投稿评选活动、校园数学学习交流报形式的校本课程等多渠道多途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长期置身于一个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环境当中,从而就可以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思考能力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发育期,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因此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来对症下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老师可以多设定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老师在讲解初中数学统编版时,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些引导,老师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建筑物。

我们平时见到的高楼大厦里都有一些建筑物在里面,那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都是采取什么形状来维持的呢?”同学们统一回答“不知道”,老师就可以继续说道“这里是三角形最多,那么为什么很多建筑物会使用三角形呢?因为三角形是比较稳定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吧!”通过这样的引导,老师就可以讲解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三角形。老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老师根据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来为学生制定思维导图,并且老师从三角形的分类出发,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的关系,老师也方便进行讲解。老师可以把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使同学们了解几种三角形的意义和作用,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展开思考,逐渐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提问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正面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很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发展,学生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启发,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显著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三角形余角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般会提问:“∠A+∠B=90°,则∠A和∠B为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由于很简单,难以发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作用。对此教师可以转变提问方式,即:“若是∠A与∠B互为余角,则∠A和∠B是怎样的关系?”这样的提问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采取逆向提问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轻松理解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逐步实现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4反向证明,深化矛盾认知
        反证法是逆向思维培养的一个常见手段,学生在进行某一结论的证明过程中无法下手之后,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反向证明,即先假设所需证明的内容是正确的,然后在依据这一假设和相关的条件进行推理,当推理结果和假设出现矛盾时,我们就能够得出相关的结论,即假设内容是错误的,从而也就间接证明了之前的结论是正确的。
        结语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拓展,在丰富解题思路的同时,促进其个人素养的提升,是满足其全面发展需求的关键工作。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加强数学概念的逆运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逆向解题能力和重视课后的总结与反思,逐步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00.
        [2]白莹.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45.
        [3]李士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