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实效性,加强素质培养,特别在高段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认识,在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此来完善管理工作,实现全面教育教学。在新时期的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特点,抓住高段学生心理建设特点,转变管理方式,把握素质教育特点,从而实现高效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前言: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于学生都是采取管教的方式,有问题了进行批评教育,这种硬性的管理方式能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影响到自信心、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成长,很多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有效地融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此,就需要教师做出改变,针对小学高段学生的特点,做班级管理工作上的创新,让管理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并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新时期小学高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改变
小学高段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和个人意识上已经有所形成,但是在价值观和行为上缺乏一定的健康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身体和身心的发展。同时现在教育和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1]。因此,小学高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重视学生主体、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发展。主体的重视是要在工作中多考虑学生接受管理的情况,反思管理工作的效果,确保班级的学风、作风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等都能有效地提升,也考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素质教育的重视是要将学生素质成为作为工作的重点,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道德品质和行为素质也能有所发展;全面发展的管理工作是要重视班主任的责任,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问题,针对未来的能力培养等,帮助其在小学阶段建立优秀的品格和全面的能力,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有全面地发展和进步。针对新时期工作的改变,在工作的策略上就要做出创新,提高管理工作效果。
二、新时期小学高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
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以新时期的教育形式为基础,在方法上做信息技术应用、开展精准管理、建立自主管理模式、落实素质教育,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多元化的发展,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一)发展信息技术应用
以往的小学高段班级管理开展都是以班级中的班会为主,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大,并且工作的效果也不能得到全效保证。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环境下,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让管理工作能够有不同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也让工作可以得到范围上的延伸,实现高效的、有效地管理。
首先可以在班级中安装摄像头,让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在校的状态,而班主任也能充分地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现在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网络身份,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推动一些德育相关的内容,以此正视思想认识,也让德育能够开展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再次班主任建立班级网络空间,拓展班级空间,让每个学生的兴趣喜好和个人优势在班级网络中得以展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班主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做出零距离的沟通,消除面对面沟通中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心理沟通和管理指导并行,能够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开展家校精准管理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大方面,而高端小学生因为个人思想认识的提升下容易产生一些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传统的管理都是批评教育,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其实没有得到转变,并且排斥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因此,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工作上要做家校精准管理,与家长一同分析问题,并从环境角度影响学生,改变想法和认识,指导学生自主的改正错误的想法[2]。比如班级中学生厌学严重,这时班主任应先与家长做出有效的沟通,分析在家和在校的学习状态,共同去寻找为什么厌学。然后再根本实际的情况在班级中和家庭中加以心理辅导和学习帮助,使其能够重新认识学习,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是因为学习困难而厌学,班主任就知道学生先做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让家长加强课后的基础知识辅导,双方对于学习上的进步基于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就能实效的解决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厌学的情况。
(三)提升学生管理地位
高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所以在管理工作的方式上就不能采用低段教学一样硬性的管教,需要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可以实现自主管理,使其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当主人翁,促进学生的自主完善和优化。比如在班级的班干部任命和班级制度制定中以民主的方式开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能进行自律、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来做班级建设的规划,从文化、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之间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当中。这样的班级管理会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发挥自己,极大减少了班主任管理工作量,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
(四)重视素质教育落实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要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落实[3]。针对素质教育的落实,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体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让其能够在活动中有真实地感受和体会,保证素质教育的效果,也使小学生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比如,在校园运动会中,班主任组织班级为单位的表演活动;在班会开展中开展辩论赛、演讲、表演等;在课余生活中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建立兴趣小组等。这样的班级管理工作丰富多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获得综合认识,并有个人素质的成长,实现了有效的素质教育管理工作。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高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认识,在创新中将自主发展和素质教育做渗透,保证其能在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可以有思想认识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管理意识,能够有全面地发展。但是,在工作创新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实践效果,让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保证工作创新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娇娜.简析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13):149.
[2]黄丽.探究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的有效建设[J].名师在线,2020(13):36-37.
[3]许长智.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