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王丽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王丽
[导读] 以评价引导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得到素养、能力上的提升。
         摘要: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互联网+”让课堂有了新的教学资源、结构、形式和方法,可以让高效课堂得到构建,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核心素养提升。在构建的策略上,教师要把握“互联网+”的优势,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需要以及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过程,并以丰富内容作引导,以结构改变提高效率,以多元融合做培养,以评价引导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得到素养、能力上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教师有了更多地选择,为自主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式和方法,而且“互联网+”也让高中地理课堂在结构上得到了延伸,强化的教学对自主学习的支持,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并从高效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积极地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知识学习、素养提升、素质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促近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认识,提高地理成绩。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的高效课堂不再是单一性的效率高,而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虑,需要深度的理解知识内容,其获取方式也转为自主学习。因此,高效的构建上要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深刻地理解[1]。“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知识呈现更为真实,并能做思维探究上的引导,使学生子啊课堂中完成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可以为学生呈现近期的一些极端天气新闻报道,以此能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然后针对极端天气的形成设置探究学习的任务。这样的知识呈现和导入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知识学习理解理清了方向。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时容易陷入困境,并且差异性也会总成自主学习探究呈现较大的差别。这时,地理教师就可以引入大数据下的思维导图,逐步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理解认识,使其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的理解气候知识,也培养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提升探究意识,也能借助“互联网+”建立科学的思维导图,引导深度理解分析,而教师要把握地理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确保知识内容延伸的合理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就是在校期间的教室教学,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有效延伸,让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变成了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学习讨论没有实践的情况。可以促进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培养解题能力和地理学习思维,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保证。“互联网+”对高中地理课堂结构的优化是基于微课、教学平台的应用,让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有具体的教学指导,而在课堂中则以互动总结和实践练习为主。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解有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也能促进深度理解分析,完成地理知识的全效获取[2]。例如,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课程知识做整合,建立一个5分钟的微课,上传于教学平台中,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然后在校课堂教学中则组织自主学习理解的表达,组织合作讨论学习和具体题目的练习,让自主学习的理解认识得到完善,保证知识有效理解认识。教学结构上的优化延伸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方式和方法,指导了知识理解向思维认识和实践应用的延伸,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能够有效提高。
三、把握素养知识结合
        新时期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关键目标之一,但是素养的培养从提出以来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能有效的理解认识,完成内化。“互联网+”为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素养内容与知识有效融合,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理解就能完成素养的建构,而随着知识的学习积累,核心素养也就能够得到提升。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类活动作为区域发展的介绍内容,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理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人地协调观;将区域发展的特点与地理环境作介绍,多维度的阐述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可以培养综合思维;而在融合展现的形式上可以建立一个微课,以为能够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可以设置本地地理环境总结和发展设计的话题,促使做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地理实践力[3]。在课堂中素养与知识的结合是“互联网+”下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要把握“互联网+”的工具优势,寻找切合学生学习理解的内容,以此让地理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建立自评互评引导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加强了自主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具体的改变,以符合高效课堂的内容、结构和形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主情况的采集,以“互联网+”应用下课堂学习的过程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注重自主学习成果、学习实践、理解认识的程度、课堂中的讨论表现、任务的完成情况、知识成果的总结等,将过程和结果做综合,然后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公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有综合能力的成长提升,也让高效课堂能够有所完善。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地理“互联网+”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要推翻什么,而是要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结合素质教育下的高效教学目标,从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角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能够让知识理解更深刻,学习空间更开放,素养认知更高,有自我成长和发展。但是,教师在实践的教学中,需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和技术,保证“互联网+”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可以得到落实,以此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学质量能够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刘金星.“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86.
[2]樊晓霞,高洋,刘敏.“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23-25.
[3]赵越.浅谈互联网平台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28):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