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丁心喜
[导读] 本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对策,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摘要】: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反映了良性思维的质量,是驱动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催化剂问题,加强对培养的教学研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对策,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培养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意识,并让他们自主地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条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这对促进初中生物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强化其培养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初中历史大纲指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实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初中历史老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他们必须结合历史教科书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老师讲授初中的历史,以便学生熟悉历史过程并在学习中掌握有用的信息,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良好的意识时,他才能从问题中脱颖而出,并最终通过学习和自我检讨来解决,应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历史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首先,教师在创造情境时必须科学地设置问题,以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开放式问题可以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以便他们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理解历史内容;趣味性问题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历史思想和研究的氛围。此外,教师在情境创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们不能太高或太低,它们可以在各个层次的学习中发挥启发性作用并体现映问题探索价值,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的内容时,老师问学生“秦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秦制定的政策有什么影响?”您是秦始皇,您将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 通过向学生提出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可以使他们积极思考并产生强烈的知识渴望,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问题的认识,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2.开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中的学生可能会发生思想碰撞,小组中的学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发表问题和想法的分析,还可以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逐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历史这一学科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例如,老师可以向小组分配讨论问题,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查阅相关材料和信息并开始讨论。
   3.科学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氛围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对历史问题意识,还必须重视教学结合初中生思维认知能力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知识学习任务或学习障碍,然后指导学生在这些学习任务或障碍的刺激下逐步发现、提出和探索问题,并最终通过问题探索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历史知识期间,他们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大国的崛起》的视频片段,以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视频中展示的历史情况,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观看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人类历史发展和变化中的一些问题。 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真实历史知识,将他们合理地分为几个学习组,然后留置层次化学习任务: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异同,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立足于起止时间、重大标志、关键国家、取得的成就、主要影响以及进入时代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这项学习任务中,存在许多历史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在指导学生以小组学习模式学习后,他们可以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以确保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适当的自我历史学习和探究问题。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问题探究式学习任务后,他们可以与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并交流相应的学习成果,并将其总结为一个完整的结论,然后由小组组长转交给老师。
        结束语:素质教育的关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对学生问题的意识,可以让学生通过提问,引发对相关内容和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讲授初中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江苏省A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7.
        [2] 闫海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
        [3]徐元梓.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