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毕钰
[导读]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地理的生活化教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诠释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与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如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能更加有趣味、更直观的将生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每位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实施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
一、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把学生关心的事和身边的事引入课堂,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地势”章节时,假如一开始就按教材讲授我国地势特点,学生必然会觉得无趣乏味,故我课堂上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我们身边的河流——丹江河,熟悉的画面一出现让学生很振奋,此时让学生说出丹江河的流向,再播放《长江之歌》,展示相关地图,问学生为何我国许多的大江大河都自西向东流呢?由熟悉的地理事物,再到学习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来学习。再如,在学习“民居与服饰”,先结合本地市民购房首选南北向房的现象子,再观察发现学校的教学楼大都坐北朝南,这样的生活实例导入,设问为什么人们喜欢南北向的房子?是风水好吗?风水是迷信还是科学呢?进而引入新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民居建筑还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风水"在大多数人看来很神秘,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通过问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再由老师展示我国各地典型民居,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气候地形等对建筑民居的影响,进而也能较好的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又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一课,课本内容枯燥无趣,上课时候老师用课件展示几幅英国绅士服饰标准搭配图——穿西装拿长柄雨伞,为什么有这样的“标配”呢?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国家是世界著名葡萄酒和橄榄油产区呢?由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世界气候知识,课堂就比较轻松有趣了。老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生活情境结合,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课堂,组织生活化实践探究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只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

例如学习“世界陆地与海洋”章节时,直接给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概念,会给学生死记硬背的感觉,因此我课前准备一个地球仪皮球,在课堂上跟学生们玩“抛地球”游戏,同时让接到球的同学记住他们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地球上陆地还是海洋,游戏结束后,全班一起来统计大拇指接触到的陆地与海洋的比值,结果接近3:7,正好与实际情况吻合,在课堂游戏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一地理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组织生活化活动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例如在讲授“中国的水资源”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地理老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如“粤港澳大湾区”与课本的珠三角相关联,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观察各个城市、国家在地图上的分布,及时的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品质,也为地理教学增添了活力。课堂教学唯有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充分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才能使地理教学焕发独特的魅力,达成教学目标。
四、地理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地理生活化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但同时,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教学中要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又要高于生活,教师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地理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对地理知识的创新与再生,从而增强学生理解与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的水平。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再回到“科学世界”,实现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当我们为学生提供一种什么样的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生活。”以生活化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去引导和讲解地理知识,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联系和运用生活知识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地理课教学的实效,优化教学过程,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落到实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