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以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现状对其进行创新与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特长、可持续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构建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利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前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得到全方位地发展。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核心素养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地提升,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于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的教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高中阶段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唯物史观
唯物历观能够体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重要性的充分体现。唯物历观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基本的历史理论等,促使他们学会运用唯物观去分析解决学习、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最突显特点之一[2]。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时空观念这一要素,使学生能够站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的是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史料辩证分析,客观的认知历史,使其历史观念得到形成。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收集、整理、运用和辨别历史资料,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客观分析、理解、评判一些历史事件[1]。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使他们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加以辩证分析,从而客观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正确评判人类社会中的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在辨析历史事件的同时,得到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及自豪感。
二、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目标导向,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对其加以优化是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
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节课之前,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过程与方法目标:对片面和全面抗战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主利益高于党派和阶段利益。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化,精心设计出来的三维目标更具导向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以及价值观都能得以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是枯燥和乏味的,导致其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从而能客观理性的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或影视片段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史情,从而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这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3]。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单一,互动性不足,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历史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伟大历史转折”这节课时,教师就应该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地。教师应该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真实案例为内容,让学生围绕着“为什么一定要改革,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这一主题进行合作探究。首先,学生利用联网技术及多种渠道,在课前自行查找并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并将合作成果形成探究报告在班级中加以展示,这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学生在自主收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历史解释及史料实证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其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为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的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优化,使其更符合新时期学生历史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使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为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红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探析[J].成才之路,2020(09):90-91.
[2]石岩.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38.
[3]李大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