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张杏和
[导读]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是一种个体本能的需要,这种需要称之为归属感。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不例外。那什么是学生的归属感呢?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班级产生了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现在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没有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在班级中存在感不强;还有一些学生对班集体淡漠,经常游离于集体,甚至言行对班集体造成不良影响等。这些都是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在班级中没有归属感。如果学生班级归属感缺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都造成不良影响,也给老师的教育工作造成困扰。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创建有归属感的班级,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很多新老师不想做班主任,甚至害怕做班主任。原因很简单:班主任事情多,很麻烦很累,往往付出的努力和微薄的班主任费很不对称,熊孩子越来越难管,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长,还会好心得不到好报,受尽委屈。其实,教师对担任班主任产生逃避心理,上述理由非真正原因,不善于进行班级管理是主要原因。要搞好班级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造好班委会。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组织一个强而有力的班委会,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建设好班委会,班主任就等于找到了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干起事来,也就轻松、有条理,做班主任就变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那么,这样的班委会团队怎样才能打造呢?1、确定好候选人,班委会一般10人,候选人起码15个以上,可以通过自荐、同学推荐、班主任物色等形式确定;2、开展竞选演讲,投票选举,确定班委会成员;3、召开第一次班委会,进行人员分工;4、班主任关注、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逐步放手,鼓励创新,每周总结;5、期末全面总结,评选优干。
二、制定好班规。
        班规是班主任治班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最大展示。班规不是用来压制学生,而是用来引导学生,良好的班规对班级的整体和谐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的,每一位学生的存在都是班级的化身。班规的主体要体现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上,主要从课堂管理,日常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礼貌礼仪、活动纪律等方面,要保证公正,坚持民主,注重细节,执行到位。
三、抓好关键环节。
        搞好班级管理,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首先是关键时间:第一次班会、集会、第一节课、早晚自习前、课间操、开学第一天、放假前等;其次是关键事件:班级劳动、作业检查、出勤、考试、班级活动等;最后是关键人物:班干部、个性学生、重点学生。
四、开好“三会”。
        首先是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一个效果好的主题班会,会促进学生对人生、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思考。其次是定期召开“班级教研会”。

班级教研组主要由本班学科任课教师组成,班主任兼任班级教研组组长,中心工作是研究“学情”,针对班级教育教学管理进行集体会诊,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学习品质,还要重点研究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觉悟、修养等“成人”问题,即从研究研究教学拓展到研究教育。最后是每学期要召开不少于一次家长会,共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首先,是制订好班级目标和学生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影响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因此,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适合班级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有: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长远目标、学习目标、纪律目标等。让每个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活力、有干劲。此外还可以共同制定班级口号、班歌、班徽让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心理归属,让每位学生心有所依。其次,是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抓班级工作,关键在抓凝聚力,根本在抓人心,要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再次,就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积极性。最后,对学生持续的思想引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进行感恩、爱国教育。
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水平决定班级发展水平,而班级水平决定每个学生的成长高度,评价一个班级,首先要评价班主任。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班主任必须具备以下6种管理能力: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2、善于激励学生的能力;3、转化后进生的能力;4、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5、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
七、在班级管理中要构建正面教育。
        我们需要用正面的教育让孩子看到生命的美好,而尽量避免用负面的语言、手段去教育孩子。负面教育不仅会束缚孩子们的创造力,束缚他们的自由,把孩子们培养成为谨小慎微的人;更会把一些孩子推向叛逆和反抗。我们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表现达不到父母、老师的期望值,已经受了太多的负面教育,再继续的负面教育只会是更失败,不如换种方式:倾听、理解、尊重、赞美、鼓励,我不相信还真有不喜欢鼓励和赞美的孩子。这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法宝,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
八、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良好形象,要面带微笑,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其次是工作上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学生的表率;要信守承诺,言出必行,赏罚分明;最后就是要注重方法指导,学习方法、交际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班主任是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思想沟通的人,一个善良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次深入的谈话,一场友谊的竞赛,都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有的甚至让学生铭记终生。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不同凡响的教育影响,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不是一件望而生畏的难事,而且会成为一件乐事,一件趣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