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让小学体育教学更高效 刘慧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刘慧
[导读] 正确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项目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顺应学校体育改革趋势的必由之路。
        摘要:正确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项目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顺应学校体育改革趋势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模式改革
        新时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等指导思想的提出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本文以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和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为依据,以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为重点展开研究。
一、竞技运动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笔者认为,竞技运动不仅与提倡“健康第一”的体育不相矛盾,而且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与课程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开展竞技运动有效增加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竞技运动的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都需要大肌肉群参与全身运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属于竞技运动层次划分图的II、III、IV类的竞技运动,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捷度、柔韧度等运动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竞技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仅仅开展一些游戏与民族运动等所无法批拟的。
        2.竞技运动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是实现新课程五大目标的支撑点,是维系终身体育的保障源。开展竞技运动则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参与到这些竞技运动中享受了运动的乐趣,掌握了运动技能,获得了终身体育的金钥匙。
         3.竞技运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欲望。竞技运动是具有娱乐性、竞争性、挑战性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特性尤其适合小学熄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冒险精神的心理特征。另外,学生在课外所接触的竞技体育的信息,如奥运会、NBA、世界杯等,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带来极大的示范作用,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竞技运动中。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体育教学大纲的灵活性明显不足,约束力过大,大纲把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但由于基本教材的面铺得太宽,导致了基本教材内容过多,教师难以完成任务,只能占有选用教材的时数,使选用的教材形同虚设,大纲教材应该是可以有教师选用的,但体育教学大纲选用范围受到了限制。田径、体操、球类都包括了具体项目,且上述三类教材都必须采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选择的余地是极其有限的。
          2.娱乐性、基础性、时代性不强。

体育教学内容吸引新成果少,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脱节。体育教学法内容的基础性不确定,到底那些内容是“三基”,在教师的心目中不清楚,很多不属于基本运动技术的教材大量出现。
三、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1.更新学校体育教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就教学内容而言,一是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二是脱离主体需要变化的实际,必须更新教学内容。”体育教材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小学体育教材,虽然做过多次修编,但从总体情况看,基本上没有摆脱原有教材体系的束缚,因此必须更新。
         2.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育”、“导学”、“导练”、“导规”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锻炼的方向和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中,充分发挥学生“我要练”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1)学生按兴趣、等级分组,做循环练习,教师则分别在各站点辅导,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
(2)分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或考试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标准,这样既避免了“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象,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每节课留给学生十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既让素质好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锻炼,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素质差的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信心。
(4)每学期抽两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课。这样在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当教师的艰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发展体育特长优势。通过开设选项课来发展个人特长,在学生喜爱的项目上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技能,使之体验运动感觉和乐趣,享受“快乐体育”,同时也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4.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1)小学体育课应多采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教学竞赛、教学评比等形式,让学生直接体验某项体育活动的乐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的本质在于有效地增强体质,改进健康情况,但这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经过良好反复的实践和不断调节才能收效。
(3)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知识和实践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去指导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竞技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极强的生命力,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学校体育教学没有任何理由排斥竞技运动项目,为使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能领略到竞技运动项目的魅力和享受竞技运动项目的乐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竞技运动项目的加工改造,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发挥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