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学科的主要教学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下,教师的教学中心是“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社的情商培养,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塑造与音乐核心素质的养成。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学生整体艺术能力塑造过程中的基础,在此阶段内,教师应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的平衡发展与全面进步。节奏作为音乐基础学习中所须掌握的必要要素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还能够为后续阶段深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音乐教育新体系中节奏教学法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交流。
关键字:音乐教育新体系;节奏教学法;探索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新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被提出,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得以更新和改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教育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关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注重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过意刻板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导致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够显著。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音乐学科教学都不够重视,限制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音乐教育的新体系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不显著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一、运用游戏教学,增加节奏教学法的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内,学生呈现出对接收信息的强烈的好奇心,但对某一事物的专注力不强,常表现出三分钟热度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夯实阶段。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自己主动、乐观的投入到音乐学科的课堂中。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学科的魅力,使音乐教学成为一门能为学生带来有收获感的学科[1]。
以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坐成一排,然后传递一顶小黄帽,传递过程中播放小黄帽的音乐,歌曲播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鼓掌来增加音乐节奏感,教师则可以使用鼓槌等打击乐器敲击音乐节奏,使学生充分感受该音乐的节奏变化,当音乐截止时,手中拿到小黄帽的学生需要演唱该曲目。通过将游戏加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与生活融合,增加节奏教学法的延伸性
在小学阶段内的学生,因为其身心发育仍不成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抽象思维能力较好。
因此,在节奏教学法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应可以借用形象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性的概念,使乐曲中较为抽象的乐理知识更具形象性与直观性,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效的提升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2]。
以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下第一课《春光好》为例,《春光好》一课要求学生能够安静的聆听著名小提琴曲《新疆之春》,体会《新疆之春》中的音乐意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开始前,观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春景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或用自己的画笔将其展现出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在“春风与布谷鸟”一曲中,有明显的节奏加速与减慢,通过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够对曲中节奏变化有更透彻的了解,使音乐学科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使得节奏教学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肢体动作,增加节奏教学法的真实感
所谓“教学”,寓教于学,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为保证节奏教学法的深入运用。在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来帮助学生对音乐节奏感与律动感的理解,增加学生对节奏把握的真实感。
以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飞来的花瓣》为例,“飞来的花瓣”是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想象成是一片片美丽的花瓣,有飘落,坠落,又被风吹起的过程。在对该歌曲的演绎过程中,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展现出花瓣飘落时候的状态,随乐曲中的下行音阶变化,呈现花瓣的坠落感觉,并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变化,例如躯体的展开表现花瓣上扬的过程。上述肢体动作应根据乐曲中节奏的变化进行,找到乐曲中节奏发生明显变化的节点,从而使学生理解该乐曲的演唱技巧,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再次演绎,加深学习印象。
四、结束语
针对小学生阶段内的音乐学科教学方式的调整,应以音乐新体系中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使节奏教学法贯穿于教学行为的始终,让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让生活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音乐节奏的掌控,探索乐曲的细微末节,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音乐艺术作品的魅力,为中学阶段内的音乐学习创造基础条件。通过利用节奏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真实感,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科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英英. 流淌在课堂中的那股清泉--谈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 000(010):39-39.
[2]熊丽娟. 浅谈奥尔夫音乐节奏在语言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