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多,卫生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型医院逐年增多,条件也日益改善。但随着医院规模逐渐扩大、结构功能日趋复杂,就医人流也越来越密集,引发火灾因素也不断增多,一旦发生火灾危害性极大。有效的消除隐患、防范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是当前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重中之重。本篇文章从当前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入手,分析火灾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现状;火灾预防对策
引言:大型医院逐年增多、规模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满足居民健康就医条件的根本社会保证。目前,我国城市大型综合医院呈现出逐年增多、规模扩大趋势,具有层数高、跨度大、功能齐全、电气设备多、火灾荷载大、就医人流多等特点,极易引起火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十几年来,全国医院火灾也是频有发生,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2005年的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火灾,过火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造成38人死亡,95人受伤,社会影响很大。所以,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预防必须常抓不懈。
一、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危险性
1、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消防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各部门、科室负责人不明确,未能有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还往往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有效落实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重点部位值守尤其是夜间值班人员配备数量不足,现有工作人员未能掌握处置初期火灾基本程序,容易延误火灾报警、扑救和组织人员疏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保证两名以上值班人员在岗在位,不会熟练操作设施器材。微型消防站设置不合理、队员人数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初起火灾。
2、危险源等致灾因素管理不到位。部分医生、病人等服务对象存在违规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用电管理不严格,不断增加大型医疗用电设备和生活用电设施数量,在病房、医生宿舍、值班室使用电热毯、电磁炉、热得快、小太阳等大功率电热器具,容易造成短路、超负荷等电气故障,也容易引燃周围可燃物等发生火灾。
3、易燃可燃材料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控不到位。一些医院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擅自违规搭建易燃可燃彩钢板房用于建筑连通,增加火灾隐患,改变防火分区。病房楼库房内存放大量被褥等可燃生活用品。手术室存放使用麻醉剂,生化检验及实验室大量接触和使用各种化学试剂;病理室在进行切片制作和处理过程中,经常使用乙醇、二甲笨等化学溶液;胶片室胶片存放不规范;药库、药房和制剂室内储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和放射性物品,种类繁多,化学性质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迅速蔓延,造成人员伤亡。
4、安全疏散管理不到位。一是大型医院住院床位紧张,经常出现病区走廊、医院走道、病房内、楼梯间临时增设床位和简易床,造成疏散通道不畅甚至堵塞,一旦出现险情,病人将无法第一时间疏散;二是医院人员多,通行频繁,楼梯间常闭式防火门往往不能保证关闭状态;三是安全出口锁闭情况,夜间为防止偷盗行为的发生,医院保安部门私自将安全出口进行锁闭;有的医院在外窗安装防盗铁栅栏,直接影响安全疏散;四是传染病病房区域由于防控要求控制人员进出而经常锁闭出口,而未增设可靠的人防和技防措施,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打开安全出口;五是院内停放车辆多,占用消防车通道、登高消防车作业场地等问题,一旦出现险情,消防车不能第一时间靠近起火建筑,而延误战机。
5、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不到位。大型医院建筑复杂,规模大,建筑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急广播等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建筑投入使用后初期还能保证正常运行,但随着医院自身检查维护力度不足,经常会出现有故障不及时维修、设施停用、器材丢失缺损、老化等现象,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时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也存在安全疏散标志灯或应急照明灯损坏、防火门闭门器被拆除、消火栓内的水枪水袋丢失等问题。
二、医院火灾预防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逐级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公立医疗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其它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全面负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领导责任。二是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责任人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和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检查、隐患排查和监督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疏散演练、督导考核等。按照《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三是责任明确到各科室、部门。各部门、科室要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科室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并设立安全员,形成领导负责、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格局。
2、强化隐患排查,确保消防安全。一是坚持定期检查与每日消防巡查相结合。医院应当明确消防检查、巡查人员和重点巡查部位,每半月开展一次系统检查,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夜间巡查必须坚持,并确保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当场处理并及时上报。重点检查和巡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有无违章情况;安全出口是否上锁堵塞、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系统是否完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正常运行;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电气线路是否有违规敷设、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情况;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及各种实验室内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是否到位情况;消防控制室、住院区、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实验室、高压氧舱、库房、供氧站、胶片室、锅炉房、发电机房、配电室、厨房等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在位。坚决禁止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建筑、擅自停用关闭消防设施、锁闭堵塞安全出口、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扑救场地、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超负荷用电及使用非医疗需要的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二是规范消防控制室及微型消防站管理。消防值班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当确保自动消防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接到火警信号后,应当以最快方式进行确认,确认发生火灾后应当确保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并启动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程序。三是强化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3、强化群防群治,狠抓消防宣传培训及灭火演练。医疗机构应结合服务对象认知受限、行动不便等特点,要重点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职工受训率必须达到100%,每一名员工都要切实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期火灾。结合老、弱、病、残、孕、幼的认知和行动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配备相应的轮椅、担架等疏散工具,对无自理能力和行动不便的患者逐一明确疏散救护人员。此外要通过应急广播及宣传挂图每天对住院病人及护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服务对象的自防自救和疏散逃生能力。 ?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型医院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和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消防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查出隐患并督促整改。医院应加强内部管控,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体系,落实日常消防安全常态化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医院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