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等,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培养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因其特殊性渐渐融入教育各领域,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的身心渐趋成熟,青春期的叛逆度也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业又处于关键期,心理压力较大,所以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显得极其重要。以往的消极心理学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无太多益处,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其在教学上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学科,它致力于将积极向上的心理传递给众人。2018年4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一本名为《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全球积极教育的实践蓝图和我国积极教育实践项目的情况与进展,这本书被一些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老师、教育家、心理研究者奉为圭臬。笔者也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消极心理学的一些危害性,因而需要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一、消极心理学的危害
消极心理学主要是指教师以消极或相反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失败和不作为,企图用物极必反的方式来让学生绝地求生。在一部电影《爆裂鼓手》里面,男主角对架子鼓十分热爱而且愿意努力练习,但是水平并没有登峰造极,他的导师在训练他时总会说“你就这样了吗?你这样不行,你太菜了……”这一类的话语,企图让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的训练。男主角在这种高压下负伤坚持,几欲昏厥。甚至在比赛过程中,这位老师还将乐谱改写,让男主角在舞台上下不来台。他想告诉男主,成功路上总是阻碍重重,但事实上,这种教育方法也许会让学生在某项技能上大获成功,但伴随他们的是一生的阴影,是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电影里这位老师曾经有一位学生在音乐上有着登峰造极的才艺,但最终因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男主最后挺身而出,举报了这位老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消极心理学并不适用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仅背离了“时代精神“,而且摒弃了时代带给我们的优秀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逐渐蔓延到青少年的领域当中,不仅阻碍了青少年思想的发展,还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因此,教育界渐渐抛弃消极心理学所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模式,而采用积极心理学这种更健康更和谐的心理教育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实践
2017年11月16日上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光老师在T2-102为UIC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的精彩演讲。为使大家更好地理解积极心理学,他举了龟兔赛跑的例子,将成长性思维与固定式思维进行了生动比较。从这里可以看出,清华大学一直以积极心理学教导学生,也希望我们的教育更多地运用积极心理,从多方面来提高心理教育成效。
如今的心理学运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应的积极经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的研究与运用。首先对于积极经验,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有较高成效的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交流中也多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的心理一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之间分享交流经验,这本身就是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其次是积极特质,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的积极特质,简单地说就是他们身上发光的一面。
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耐心不足但喜欢运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每个学生的积极特质,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他们的积极特质来促进教学进步。最后是积极环境,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的环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出积极心态的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宽敞明亮的教室,对于他们的学习心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积极的环境还包括和谐友爱的同学关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还有浓浓亲情的包裹。善于运用积极的环境因素,有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通过分析当今的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笔者针对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从上文所提到的教学积极经验、积极特质与积极环境入手,具体总结了以下三点措施:
(一)教师需要饱满的教学热情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所以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曾经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感到满足,并对在教育事业中获得的荣誉和经验感到满意;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教师从对于当前的教学活动应该感到幸福,能与一群单纯可爱的学生相处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师们应该对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充满希望,并怀着乐观的态度积极投身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以上就是教师如何在长久的教育工作中依旧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的方法,教师的积极情绪也会感染到学生,从而让学生也怀着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2]。
(二)发挥学生的积极特质
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也就是说,积极的人格能够帮助高中生在面对一些挫折与困难时以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培养积极人格呢?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中国许多高中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们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对于他们的积极情绪培养并无益处。同时还有可能让他们在一种压力挂全当中,无法排解。所以需要学校在某些方面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高中生十分注重“自我”,当不能实现自我观念、自我认同时,则需要教师的帮助。事实上在许多高中更加看中分数,忽略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笔者所说,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或者对于体育运动更有研究,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不在于考个好成绩而在其他方面,这就需要教育者的引导。一方面不能忽略成绩,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心理健康,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出他们本身的积极特质,自己完善自己的心理,实现自我价值[3]。
(三)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的父母、老师、同学给予他们支持与认可的同时,他们的心理成长与行为模式就会比较健康,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学生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学生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高中生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他们需要陪伴、理解和认同。学校在这方面可以提供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题;在家里,父母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四、小结: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应用的确好处多多,但其还有可能造成学生狂妄自大、自命不凡的骄傲心理,所以需要不断探究其优越性,正确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黎明 杨冬迪.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论文网,2015,(9).
[2]王剑锋.谈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榔梨教育网,2019,(12).
[3]陆小峰.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的实践与思考[A].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