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华铝丽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跟不上当前的教学要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跟不上当前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从初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已逐渐凸显出其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有效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任务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准确地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思想,并根据实际要求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基于一个问题,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共同来解决。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明确的学习目标,创建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学习和探索,从而实现有效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成就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品质的养成。在开展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思考研究,所有新知识都是基于旧知识的基础出现的,因此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就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具有开放性,它可以通过学生或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特点,布置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的对象由老师转向学生。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任务。教师应核实整个教科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作业,任务不易太难或太多。由简到难逐步递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学“画方形与圆形图形”一节时,首先我为学生明确了“请同学们在电脑上通过绘图软件绘制方形和圆形图案”的任务,然后,教师为学生进行标准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绘图,这种任务分配的方式适用于课本每一章节的初期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教师就可以放宽限度,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可以设置“请同学们在电脑上通过绘图软件绘制出自己心仪的图形”的任务,然后,再请同学进行展示,这种递进式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进行自我探索图形绘制任务。

每个小组都必须根据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适当地进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学习,在集思广益中收获体验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快更准确地捕获其他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学习,并分享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经验,进一步巩固他们在任务导向下获得的知识。例如,可以将同一任务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就这一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然后开始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对策。一个人的学习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对于一周课程安排较少的科目来说,只有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经验交流,即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能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及时归纳总结任务经验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将所有的任务整理总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体系,并结合知识点对体系进行精确分析,充分掌握每项任务中所包含的技术知识,将其归纳起来,方便自己应用。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一节时,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后,应对所学的Word文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建立属于自己的任务文档或者制作一个信息技术Word文档的思维导图。通过总结,了解自己当前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按时组织学生进行任务交流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团体合作探究任务中获得的心得,说一说自己在探索时遇到的问题、采用的什么解决方式、收获后的感触等。同学们在相互分享经验时能够吸取他人之长,为之后的任务探究提供更优质的方法,加快任务的完成速度。教师作为任务驱动教学的组织者,在任务结束后也应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们在解决该问题时遇到的瓶颈,通过归纳总结探索出更加适合教材编排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且详细制定出一套应对学生在进行任务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总结,确定他们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学生学习,提供的任务时间是否合理等,在自我反思后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使这一教学对策在下一次任务探究时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更熟练地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萍.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9,(14)
?  [2]王安山.任务驱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3).
[3]张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2)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丽婷.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技术.教学篇.20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