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计算思维的培养是高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思维的具体含义,在培养计算思维的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信息传输及接收方式,人们的思维和社交模式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并不是单出的技术工具,同时也包含了新的文化思想和人文内涵。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有下面的核心素养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重,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也被称为信息文化。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还包括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表面地记忆知识,而是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信息素养并不是靠教师就能够培养的,它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不只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信息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教师的教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虽然高中时期是学生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将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并不能仅仅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分数。总之,信息素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1确定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并确定合适的主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其教学方式,并根据以课堂活动为基础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评价。结合“递归算法的程序设计”为例,本人利用递归算法的具体含义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将递归算法通过不同函数调用来实现将语句拆分为不同的执行单元,学生对不同执行语句的理解可以加深他们对函数递归算法的了解,更加深入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思维的内涵,学会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递归算法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采用课本中的语句进行分析难度较高,很难让学生直接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良好的学习预期。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来展现递归算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形象地展现出函数递归调用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递归算法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合适的教学主题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内容。
2.2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计算思维教学内容
高中的信息技术属于必修课程,在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以后计算机学习的基础。深入探索计算思维教学工作的意义,对利用计算思维的教学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思维的重点是通过合理的数据信息整合来拆分不同的小问题,最终达到问题的最优解。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模块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的方式,从学习过程深入解析,这正是计算思维表现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分配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时,要考虑到某些特别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启发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思维方式。计算思维的本质是通过一些较为合理的分析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划分为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获取最合理的解决方式。比如,在进行搜索引擎的网络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对比来形成搜索引擎的分类,并根据索引结构让学生划分出不同的信息。学生通过选取合适的搜索引擎,来归纳搜索选择的技巧。通过多种方式来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搜索引擎,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将问题的重心放在分类搜索的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索课程教学中蕴含的计算思维,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场景中学习,就可以让他们逐渐加深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并最终掌握计算思维。
2.3仔细摸查学生基础,分层次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不同其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平及其思维理能力有所了解,因此教学前最好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2.4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预备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思维框架的搭建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采用流程图、框架图等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数据结构的“冒泡排序”时,书本中的介绍往往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教学视频,让其体会冒泡排序的执行过程,以及冒泡排序与其他各种排序的对比分析。结合各种有效的资料对排序算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能很快地反应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种利用教学资源来培养计算思维的方式主要是考验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并且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教师可以给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培养计算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投入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海.浅谈高中课堂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1):17.
[2]李丽娟.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8):165-166.
[3]武小龙,张天顺,武国伟.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