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小学是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品格,学会认识自然与社会,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阶段,也是小学生重要的成长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格外引起重视。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教育;问题
引言
在以往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大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组织教学,理论和实际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能够明白很多道德与法治的观点,在行为上做的却很不够。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今后的改革中要重点关注在学生的知行统一方面,要让学生既要从思想上清楚,更要在行动上落实。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开展工作。
1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经历了一定的完善过程,在进行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注重整个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知识,我国在开设小学生的法制与道德课程,旨在通过这一课程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整体的法律意识,现阶段在进行这些教育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小学生的法治与道德建设过程中,更注重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灌输,这些知识是基础的知识水平,而在进行知识的灌输过程中,教师也会一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包括播放教育幻灯片以及其他等形式,这些知识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是在现阶段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之处,其次,在进行小学生与道德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提升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因此,从这些方面上来看,现阶段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并且取了一定的进步,这也是在进行小学生的素质与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一个方面。
2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策略
2.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抽象空洞的理论,小学生听不懂,也不喜欢听。如果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以形象直观的漫画来说明,学生会兴趣大增。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途径。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也扩大了课堂容量。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得心应手。
2.2知识讲解要贴近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更要懂得保护自己。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实实在在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防骗。假如遇到困难和危险,要明白如何向他人求助,并学习自救的策略。
2.3结合学生实际,斟选教育主题
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学情,也会有不同的培养的学科目标,也就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应以情境设计、活动体验为主。如教师把整个课堂营造成了一个小食堂,人人有其责,有的是厨师,有的是营养师,有的是服务员。各小组还进行了收餐盘比赛。为了让学生能够不挑食,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营养,跳跳蔬菜健康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爱上蔬菜。到了高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逐渐占主导地位,但一定程度上还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通过米汤和碘酒的实验,知道了白纸显字是淀粉与碘发生的化学变化,一个学生用蜡烛烤了一会儿白纸,纸上出现福灾等字样。
当大家疑惑不解时,学生讲到,这是骗钱的人事先用蜡写在纸上,经过火烤,蜡化了,蜡油就印在了纸上。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亲眼看到了化学反应,经历了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在课堂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学生懂得了迷信,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增强了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愿意多读科技书刊,在生活中相信科学不迷信。对教学主题的改动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呈现的教学主题的甄选,这种选择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大胆产生的,既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又拓展了教育的价值,体现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巧处理。
2.4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思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必要的规矩不可缺少,然而在这规矩框架之下,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自由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多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使得的自己的思维进一步的激活,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一些道德和法治现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去组织课堂教学,让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让创新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的主旋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将眼界放开,不能只是借助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课堂上的行为实验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而是要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的体验中,明确自己在道德和法治问题方面的现有标准,以及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知行统一。教师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把它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没有一些变化,这就需要这样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们围绕着这些实践活动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们有了真正的情绪情感方面的体验。这对小学生来说,可以起到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2.5深入把握教材,活用教材资源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品德课的课堂不应该局限在教室里,而应该向社会开放,如教师请家长走进学校,走到孩子们中间,让家长成为参与者,说说生活中的那些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遵守法规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直接视频连线警察,带警察来到课堂,更为权威地向学生解读交通法规。一个学生品德的培养仅依托于课堂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利用好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一个传统节日,自行搜集与之相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课上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展示。课下,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中秋节的月饼及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重阳节的桂花酒和茱萸……课上,学生用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唱一唱、尝一尝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民风民俗的理解和喜爱,学生准备材料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地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这就是探究的力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达成统一,不断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7).
[2]张春娟.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课程教育研,2018(31).
[3]卢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8(07).
[1]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9(08).
[2]任志慧.“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J].新课程(上).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