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学习,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深度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深度学习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思维、突出探究、突出合作,贯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培养和进行深度学习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六学六问 ; 深度学习
对我校高一学生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60%的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和知识系统整体认识有欠缺,缺少质疑精神;在学习能力方面,65%的学生缺少对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很少提出问题。81%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73%的学生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学生更倾向于从头开始按部就班跟随教师课堂安排进行学习,较少单独去思考学习的内容,学习创新能力较弱。学生学习时间长,但效率较低。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课堂中的大量时间都在进行夯实基础知识的“重复练”,学生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少。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往往采用提问学优生或者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被忽视。
以上教与学现状说明我们一直处于浅层学习阶段,不易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知识,在完成浅层学习的基础上,关注知识的生成和生长,构建知识间的关联,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深度学习习惯,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一、让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六学六问教学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六学六问教学,通过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互学、合作展学、多方评学、后期补学(简称六学),确定适合深度学习的内容作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梳理问题,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研究。深度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多维度思考——是什么?具体化思考——有什么?朝深处想,揭示本质,为什么?朝大处想,揭示意义,干什么?朝远处想,揭示影响,和谁有关?朝反面想,揭示后果,反之如何?以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和谁有关,反之如何等六个方面(简称六问)指导学生思考,引领思维,于无疑处生疑,就是深度学习。问题意识贯穿于每一个学习环节之中。
(一)导学:设计主问题,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导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重要的引领手段,导学案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导航图和方向盘。教师首先确定深度学习的目标。事实性的、技能性的知识通常并不需要深度学习。依据不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其次合理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自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依据教师的引导和导学案设计的路线图,学生进行自学,寻找知识与认知关联,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互学,小组合作促进深度学习
小组合作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小组内交流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心得,这个过程使教师讲的量自然下降,学生学的量增多。通过交流,问题得以解决,课外作业也会减少,“减负提质”得以实现。
(四)展学,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由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本小组达成的共识和观点。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示的成果提出质疑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在展学过程中,各组对问题追问、质疑、争论偏离要求时,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双方迅速回到主题上,让展示问题更聚焦。展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和责任感。为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课堂展示得到有效聚焦,要加强展学相关的培训,指导方法。如问题陈述、如何解答、辩论该如何做等。在展示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再进行具体指导,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五)评学,关注评价中的深度反思
对各学习环节和相关练习反馈的情况,由同学和教师共同评价,让学生寻找和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评学后的深度反思,可以实现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基础上,将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断地深度反思中提高学习力。
(六)补学,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寻找思路;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误入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学生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全面地对教材进行分析、深入地挖掘、灵活地整合,将教材的内容打散、再重新组合,并且要使内容具有弹性化、框架式的特征,可以将孤立的知识进行连接,最终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对旧知和新知进行有效地、精细地深度加工。
结束语:六学六问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问题、勤于动手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注意力水平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思维活跃,成绩显著提高,学习者差异减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愉快、和谐、自然。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在六学六问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由知识的传承者变为知识的创新者;由知识的消费者变为知识的贡献者。深度学习使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追求的是学习的深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是主动学习,是探寻本质的学习,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学习,是知识建构的学习。是学会学习的的学习。
参考文献:
《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作者:施春良?《学周刊》2017年第15期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靳玉萍 《甘肃教育》2017 年第 0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