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4期   作者:吕杨
[导读] 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不仅突出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
        摘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不仅突出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而且也让学生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体验了生活,感受了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应用生活教育思想,做到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1 引言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主要体现在生活教育思想方面,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了三个典型命题: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阐述方式对传统教育本身就是一次革新,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融合和创新。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生活中出现的大量事件和案例都可以变得语文教学的优质素材[1]。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与生活割离,语文教学也逐渐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被狭隘的课堂教学所束缚,其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在逐渐丧失。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内涵深远,不应该受到束缚,而应该深入生活实际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先生还提出“教育即生活”,不应该将教育和生活束缚在学校里,而应该打开校园大门,吸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促进教育的发展。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
2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2.1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服务于实际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启迪我们,应该将生活纳入教育的范畴,为服务于生活而开展语文教学,从生活实际中找寻教育的素材和内容[2]。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探寻现实素材和案例,完整展示生活的精彩之处,为课堂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会观察。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实际上就是学生了解生活现象的渠道和导引,对于熟悉的生活现象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而对于不熟悉的生活现象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探寻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同时也是在感受和领悟生活道理,将生活逐渐变成学生学习的来源。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三顾茅庐》时,就通过互联网搜集了电视剧和电影中有关刘关张和诸葛亮的图片和小视频,在课堂教学环节向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图片和视频中感受故事的来龙去脉。由于视频和图片比较生动形象,配合音频资料更显得立体感十足,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坚持的决心产生共鸣,同时也为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惺惺相惜的君臣情谊感叹。学生在回想课堂上教师播放的图片和视频时,很快便能想起三国时期三顾茅庐的那段佳话,进而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提倡社会实践,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并且提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的经典论断,为了身体力行,甚至将以前的名字“知行”改为“行知”。从这里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生活化的坚持和向往。他认为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应该是突出“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为依据展开教学,学生也应该以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为导向开展学习。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知识,从而达到口眼手脑并用的作用[3]。
同时,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新课改的步伐也在逐步深入,“体验式”学习的观念也在逐步深入教学领域,强调“体验”实际上也是鼓励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进行体验,进而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4]。

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天来了》这篇文章时,可以事先找寻教学素材和资料,在课堂上以多媒体演示和动情的示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乐趣,并且自发与其他学生一起到操场找寻春天的足迹和气息,并且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也会学着课文中的姿态与其他学生一起躺在草地上对着蓝天,畅快地喊出声音,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情绪得到激发,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等到他们纷纷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畅谈刚才的体会和感受。活跃的学生会参照教材说出“春天来了,小草的小脑袋冒出来了”、“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蓝天白云,白云也在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躺在草地上的时候觉得小草是在跟我玩游戏,他们在轻轻地替我饶痒痒”……。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语句,既强化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程度,也真正实践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同时,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教师可以善加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顺着这个思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口语交际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沟通和交流,体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不同角色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不同变化,进而突出语文教学体验生活的教学目标,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进一步促进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融合[5]。
2.3 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观点,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身处生活中的学生时刻都在运用语文知识,譬如企业宣传和推广用的具有浓厚创新色彩的广告语、为了获得深刻影响的求职者所采用的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语、为了缓和和促进人际交流时所选择的恰如其分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等等[6]。这些都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强化和渗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关联,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与生活进行“对话”。同时,教师还应该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教学素材,通过重新设计和创新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学生引入更为丰富的生活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欲望,提升其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再现生活内容。
        陶行知先生还提出生活教育的具体形式,认为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呈现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呈现健康的生活状态就可以开展健康的教育,呈现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则会带来不健康的教育;呈现劳动的生活状态可以突出劳动的教育,呈现不劳动的生活则会带来不劳动的教育;呈现科学的生活状态会衍生科学的教育,呈现不科学的生活状态则会带来不科学的教育;呈现艺术的生活就会带来艺术的教育;呈现对改造社会的生活就会激发改造社会的教育[7]。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时,还应该善于从生活事件中找到教学方向和切入点,在教学中再现生活,促进生活与教育的融合。
3 结语
        总的来说,将生活与语文进行关联并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会呈现主动、互动和生动的课堂,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作用,善于从生活中探究语文教学的方向。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将生活事件和素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实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内容。
参考文献:
[1]魏胜利.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0(07):120-121.
[2]沈宁.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8+39.
[3]高静,王仕文.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微[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2):13.
[4]夏梦逸.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2020(03):40-41.
[5]张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1):6.
[6]马俊菁.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融入[J].名师在线,2020(01):50-51.
[7]徐海柱.如何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