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张孝社
[导读] 合作学习是现如今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摘要】合作学习是现如今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领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展开高效教学。为了能够将合作学习在教学领域中的应有价值有效发挥出来,本文也以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合作学习必要性、实施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措施,希望借此来有效提升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合作学习
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势。四年级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与发展意义非常,若能在四年级科学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就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科学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此,本文也就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应用于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施必要性
        在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意义非常,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合作学习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通常都需要进行自主、独立思考,亦或者是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均能够得到提升[1]。其次,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并且在合作小组中发挥出自身优势与能力,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合作,最终完成合作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在合作期间,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最后,提升科学教学效率。合作学习过程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一个质疑、寻求答案与总结的过程,将其应用于四年级科学教学实践之中,自然能够让学生在不断质疑与思考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与意识,从而有效优化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效果。
二、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任务不清楚
就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施情况来看,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任务不清楚是实践期间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科学合作探究,虽然参与的人数较多,可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反而借此来进行对话与游戏,还有些学生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终不仅无法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教学内容的把握,还会降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无法将合作学习的价值有效发挥出来。
(二)缺少合作学习监督与规则
就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情况来看,缺少合作学习有效监督与规则也是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学生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讨论知识、分析问题,反而是各干各的事情,更甚至还有学生会借此来展开聊天、说闲话,直接错过了讨论重要实际。除此之外,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也没及时进行协调,在这种乱糟糟的环境下,合作学习自然无法发挥出其对于四年级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2]。
(三)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就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实践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优生包揽、后进生旁听的现象,例如在讨论与发言的时候,大多是优生为主角,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后进生在合作学习课堂之上就成为了旁观者,这不仅无法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加剧了后进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最终合作效果自然也就不够理想。
三、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措施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必要性以及现状,而要想有效发挥出其对于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合理分组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要想得以有效实施,合理分组是其基础工作,也是确保之后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教师在分组之前,一定要与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整个班级学生情况形成充分了解,同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以及“优势互补、动态流动”等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各个小组成员课安排4-6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我们的食物”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先按照学生性别、性格、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合理分组,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组长挑选可以是学生自荐、推荐,亦或者是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这样小组成员构成自然会更加合理,对于这一课时内容探讨也会形成不一样的理解,从而有效保障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构建规章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真正有效提升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合作学习实效,合理的组内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课堂之上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将各个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有效发挥出来,同时帮助学生在规章制度引导下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从纪律方面来分析的话,则可以构建出团结协作、尊重他人、服从分配等制度体系,以此来确保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人员配备这一点上,则可以制定出明确的分工制度,以此来确保合作学习小组各个成员都能够将自身职责有效发挥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监督与指引,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而小组成员则需要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体系,以此来有效促进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激发成员积极性
        在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在合作学习期间,还需要借助于有效手段来激发各个小组成员积极性,以此来有效促进小组整体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期间扮演好自身引导者角色以此来维持良好的合作学习秩序,同时为之后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完成“水里有什么”这一课时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使用竞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轮流回答“水里有什么”,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来把握各个小组对于这一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最大程度提升合作学习对于四年级科学教学的促进效果。
(四)引导学生深度合作
        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团队合作对于学生而言就好比是一个“小社会”,这个时候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尚不足。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科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一系列的合作学习任务,而且要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参与到任务完成与实践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学生也能在任务实践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在深度合作中得到发展与提升[4]。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谁热的快”这一课时教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合作实验,让学生分别将黑白两种颜色的纸袋套在手上,并且放在太阳底下,然后感受温度差异,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两个学生可以分别套上纸袋,还有学生则可以记录学生感受、实验现象,在合作中完成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把握,从而有效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为科学教学课堂注入全新活力,还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在保障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意识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亚忠.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学周刊,2014(32):102.
[2]周海燕.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5):36.
[3]周洋. 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的学习策略[J]. 学周刊,2019(06):17-18.
[4]潘宏斌. 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宁夏教育,2013(1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