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乡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季节降水量丰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给宁乡市乡村自然景观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尽快恢复乡村原有景观,就地取材,与之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既能高效修复,又能提升预防再次水毁破坏的能力,对该类修复方案作一个简单的研讨。
关键词:就地取材 生态自然 简单高效
相信每个人都对美丽的乡村田园生活有种向往,由于宁乡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季节降水量丰富,尤其在2017年7月1日出现了几乎60年一遇的严重水灾,对该市各乡镇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破坏,原本美丽的乡村,千仓百孔,一片狼藉。主要水毁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河道决堤及房屋倒塌等,为了以后遇到类似水毁灾害能够简单高效的开展修复工作,还人们一片美丽自然的乡村景观,对该次水毁后宁乡市乡村自然景观修复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重建美丽新乡村景观提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1 就地取材
宁乡市有4个街道办、21个镇、4个乡,基本上有90%为乡村,乡村基本是以丘陵为主,土质为黏性黄土、花岗岩、砂性土几类。水毁较为严重的为砂性土分部广泛的所属镇乡村,黏性黄土乡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相对破坏程度小。为保证修复效果和经济环保,就地取材具体是指用于水毁修复的硬景材料和软景材料就地合理取用。针对水毁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点修复。例如青山桥镇、沙田镇等砂性土乡村地质为强度较大的花岗岩山体和砂性土山体,在水毁山体滑坡破坏地带,清理完流失土壤;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硬景材料可以使用该区域内的风化的花岗岩块或居民废弃的砖块建筑垃圾等,填装于宾格网箱内对滑坡段进行加固防护,网箱内侧可以回填渗透效果比较好的砂性土于废渣的混合物,渗透能力好,预防土壤含水量高,再次坍塌滑坡;软景材料可以采用当地根系发达,固土性较好灌木及地被植物,如槐树、盐肤木、板栗树、楠竹、五节芒、金银花等;例如针对坝塘镇、资福镇等黏性黄土乡村水毁滑坡,硬质材料可以采用死亡的树桩、树干、河卵石等,用树干桩,一头削尖沿着滑坡坡地机械锤入土层,内侧回填渗透性较好卵石层;软质材料同样可以采用根系较发达的本土树种、经济果木、灌木及地被,如香泡、香樟、野生结缕草等。在植被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的宁乡市丘陵地区,原始本土的资源用之不尽,只要控制在不破坏原生环境景观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周边的材料,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与之自然相协调。处在大自然中的乡村,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皆可成为水毁后乡村景观修复就地可取之材。
2 生态自然
所谓的乡村景观,就是指以田园风光为主的景观,但又不止于田园,宁乡市的乡村在田园背后是高耸的山峦,各个季节都是不一样的风景;以山峦和蓝天为背景,河流为引线,田园为底色;到了秋季,五彩的植被覆盖山峦,金灿灿的田园风光迎面扑来,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对于水毁破坏的乡村修复也应该本着生态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修复建设中,利用好自然的要素,不仅能够适应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念,将其全面融入到乡村景观中,满足乡村景观审美要求,还能够提高生态环境发展质量。修复应该注重本村应有的地质条件、植物区系及人文环境等特点。如喻家坳乡南岭村以种植油茶林为主,种植面积达到774亩,水毁景观修复软景材料可以优先采用油茶树种,符合当地自然,又可以给当地农业增产;如朱良桥乡左家山种植橘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中果树橘子也可以成为该区水毁修复景观生态自然的树种,延续多年的传统经济,又是最适用当地环境的选择;如青山桥白马冲以生产开采天然花岗岩石材为主,生产余料或碎石料可以用来修复水毁部分的加固防护等。材料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为村庄各处都有裸露的岩石,村民住户家的防护都是用的该种材料,没有违和感。因为水毁乡村景观修复必须生态自然,修复完成后没有突兀,应该是完美的融合,才能够保证乡村景观的持续。
3 简单高效
乡村景观的修复不宜过于复杂,应该简单便于实施,考虑到乡村各方面的条件与城镇存在差距,交通、材料、技术相对落后,如果过于复杂,势必会造成修复低能、不能尽快恢复其景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上述的就地取材、生态自然与简单高效不相矛盾,也是为简单高效指明方向。简单可以从用材、颜色、布局上着手,选用当地容易生产材料、便于交通运输的材料,颜色简明协调,布局依山就势、线条自然优美;如青山桥镇乡村滑坡段,可以采用花岗岩废料沿山脚线放置,可以自然点置,分层分台阶,修复完成后岩石旁边群植当地楠竹,这样既简单又美观,而且还具备一定休憩功能,定会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高效可以从人员组织、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方面优化搭配。如采用当地工人、滑坡区域山林中选取材料、采用便于施工作业的施工方案。如沙田乡滑坡区域,由于砂性土丰富,可进行加工处理用作原材料,山林生长比较多的马尾松,树干可用于制作防护树桩。这样整个修复方案节能高效,而且对技术要求低,容易实施。
4 结语
根据各个乡村的不同特点,结合就地取材、生态自然及简单高效的原则来构思水毁后乡村景观修复的方案,是符合该类灾后景观重建的迫切要求的。只有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简单易操作的修复方案才能够在短时间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一都 南方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思考[J] 景观环境 2018[4]
[2]王平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选择应用[J] 乡村科技 1674-7909(2019)20-71-2
[3]刘振宇 传统乡村景观的保存和改造[J] 现代园艺2018[11]
作者简介:袁军,1986-,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技术负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