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得到整体并且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的具体施工要求:①保证整体施工质量,防止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的问题出现。②对施工安全进行保证,对于建筑物来说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良好的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全面处理影响相关施工安全的因素,最大程度的满足建筑施工质量。③能够保证整体的施工效率,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方式能保证施工效率得到提升,不会出现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的问题,全面保证施工进度综合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
引言
现阶段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建筑企业为争夺市场资源,选择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使工程施工期间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加大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宣传力度,构建高素质施工队伍,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实现建筑企业稳定有序发展目标。
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概述和必要性
1.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概述
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截止到2018年,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农业、工业以及零售业的第四大产业。但建筑施工受到劳动密集性、高空露天施工等作业特点的限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阻碍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研究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的建筑企业来说,市场在变化,人们的要求也在不但的变化,但是较多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些较为落后的管理技术不但跟不上相关的管理要求,同时其对于全新的技术已经起不到一定的管理效果,所以在目前的相关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整体管理体系进行转变,因此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改革需求,通过对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改变,能够让整体的管理工作得到提升,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管理需求,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保证管理工作全面综合的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
2.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低下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所开展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会忽视其工作的开展,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低下,一味的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管理经验去监管项目的开展,甚至还会有一些管理人员不予理睬。产生该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三类,首先,基层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水平会比较差,其所掌握的工程管理认知不够充裕,无法正确的认知并意识到管理工程的重要价值,只能以经验为基准进行管理。其次,建筑施工项目不能达到创新管理模式使用的标准,导致其在使用新型管理模式之后的效果极差,所以企业只能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少,导致其无法高效化的监管企业的各项施工操作行为。
2.2施工人员操作水平不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具有人数多、工作种类繁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特征,因部分施工人员对租赁的施工设备操作度不高,导致设备利用率降低、工程施工隐患增大等问题出现。同时,因管理部门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导致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较低。
2.3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模式、施工技术的技术类特点,以及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对应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工程规模、施工目标、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成本预算,选用更加实用的施工工艺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落实则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向。由此可见,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工艺选择不够科学,会直接给后期的施工技术管理造成更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加大工程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工作难度。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3.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比较法
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所有的管理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管理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而为了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就要开始进行整体的管理模式研究,但是对于传统的管理工作来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模式固定化,固定的模式对于整体的变动有着一定的变化,影响了其实际质量的改变和提升。所以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使用引入比较法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通过相关管理方式的整体对比能够保证施工顺利的开展,全面的确保整体施工建设的有效提升,通过对比可以保证施工选择好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的整体发展需求。
3.2组织结构的创新
首先,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是对项目的管理进行全权性的负责,其具有单独形式职权的能力。另外其部门内部的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砖行业知识技能,自身的素养水平也要比较高,可以科学的进行项目的管理。其次,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并完善管理规章机制的内容,明确的划分好各项工作职责义务,使得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都足够的清晰,避免其产生任何的推卸责任等的现象。最后,企业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的推行,使得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更为热情的投入到相应的工作中。其所设定的考核制度必须要具有科学性以及全面性等的特征,当工作人员考核达标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物质以及精神等层面的奖励。如果工作人员考核不达标,那么其就需要实行一定的惩处措施,该种管理措施的使用,不但会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同时还会激发出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提升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3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针对建筑工程总体施工目标与施工需求,就是将建筑工程设计、招标、建造阶段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能够从根本上控制项目的合同与管理风险,但具有管理周期长,费用高等弊端。应用DBM项目管理模式,拉近设计单位与建设承包单位之间的内在关联,加大工程施工成本管控力度。其中,建筑工程成本、设计与施工管控工作均建筑承包单位负责;BOT项目管理模式就是对建造、运营与移交流程进行控制,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以个体融资的方式开展,促进政府建设项目趋向于民营化转变;PMC项目管理模式又被称之项目承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建设单位聘请具备一定施工资质的承包单位全程参与到工程管理过程中,承包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的代表,解决工程施工问题,肩负起管控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重要职责;此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得到及时管控,业主管理负担与管理难度将得到降低。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涉及工作领域多,施工周期长,在开展施工活动期间极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为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速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认清原有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与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箕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门窗,2019(23):54.
[2]刘富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门窗,2019(23):56.
[3]尚文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81.
[4]吴梅.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创新模式[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31-132.
[5]丁国梁.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