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形图制作中若干难点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王美玉
[导读] 地形图制作是测绘工程领域有史以来一直都经久不衰的作业项目

        【摘要】地形图制作是测绘工程领域有史以来一直都经久不衰的作业项目,虽然地形图外表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却是非常之广,并且伴随着时代进步,测绘行业的新兴技术飞速发展,地形图制图中也必然会遇到相应诸多难以解决的新型问题。针对以上阐述的情况,本文列举了两例时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地形图制图难点,并提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在多次的工作实践当中可以证明,这些方法简便易行、灵活高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形图制作、新型难题、覆盖区高程获取、缺失骨架要素提取、CASS、ArcGIS
难点1:局部密集植被覆盖区的高程获取
1.1问题阐述
        目前,无人机航空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其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和三维模型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地形图制作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局部密集植被覆盖区的高程获取的准确性依然有所欠缺。而这个问题也是以往传统外业测量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在比如高密度的林地中,由于树木本身对卫星信号的遮挡以及对测量仪器光路和测量者视线的遮挡都会导致无法施测其准确的高程。
        1.2分析思路
        虽然局部密集植被覆盖区的高程值是不准确的,但是其周边区域的高程值均为准确值,故此可以在测量内业工作中利用相关软件来计算解决,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周边地形的高程值和曲率等因素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到植被覆盖区域的高程值。
1.3解决方法
1.3.1将高程点数据导入ArcGIS,创建区要素“林地”,将密集植被覆盖区圈画出来,利用选择工具将“林地”范围内的高程点选中删除并保存。
1.3.2打开[ArcToolbox]/[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差值分析]/[局部多项式插值法],“输入要素”填入1.3.1中处理好的高程点,“Z值字段”选择有高程信息的字段,其他各项按照所需情况填写,填好点击“确定”后得到栅格格式的插值结果“CZ”如图1所示。
1.3.3将“CZ”通过[ArcToolbox]/[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点]转换为点要素,可以看到其属性表里“grid_code”一列即为整个区域插值后的高程值。
1.3.4将新得到的密集植被覆盖区的高程点按照1.3.1中的方法提出,然后放在1.3.1中处理好的高程点文件中,这样就得到了整个区域较为精准的高程信息。
1.3.5通过将差值前后的高程点放在一起比对,可以看到插值后的高程比插值前高程整体平均低了十余米,说明已经把树林的高度给去掉了。
难点2:缺失骨架线的植被要素的提取
2.1问题阐述
        在地形图制图常用的软件CASS中,骨架线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尤其是类似植被图层的骨架线,它们可以在变化比例尺重新生成要素或者导入数据库提取某些要素边界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骨架线层的显示会导致图面的混乱,一般情况制图者都会将其关闭,这样在后续的图形复制或是裁剪另存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导致其丢失。对于面积较小或植被要素简单的地形图,可予以手动补绘,但是面积太大或植被要素复杂的地形图进行大量的手动补绘效率就太低了,因此针对这样的难题,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批量生成骨架线的办法。
2.2分析思路
        一幅标准的地形图在植被的绘制中其范围是需要严格闭合的,否则在填充植被符号的时候会非常麻烦,所以可以秉持其范围闭合的这个特性将地形图进行要素构面,然后根据植被符号和所构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将所有包含植被符号的面要素筛选出来,再进行属性匹配重新生成或是导入数据库即可。
2.3解决方法
2.3.1删除地形图中无关图层,如文字注记、植被层之外的各种点状符号、管线设施等图层。将地形图进行入库前整理,如删除重复实体、删除伪节点等。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冗余数据导致软件运行缓慢或出错。然后将植被图层的点状符号按类别分别另存图形文件。
2.3.2将上面整理好的地形图文件和植被点符号文件都导入到ArcGIS中。打开[ArcToolbox]/[数据管理]/[要素]/[要素转面],将前面导入的线文件转成面文件。
2.3.3菜单栏中打开[选择]/[按位置选择],以苗圃要素为例,目标图层选择2.3.2中转出的面文件,源图层要素选择苗圃点符号层,空间选择方法按照在“包含源图层要素”,点击确定后即可得到所有包括苗圃符号的面要素再复制到新的图层。
2.3.4 在上一步中提取出的面要素往往会将只包含一小部分植被符号的少量大面积面要素选择出来,使用整形工具将其修剪到所需范围即可,将修改好的面要素文件导出为CAD文件。再将导出的CAD文件中的要素属性匹配为苗圃,然后全部重新生成,即可得到带有完整边界的所有苗圃要素。
2.3.5有了完整边界后,如果进行比例尺变换,苗圃符号的间距也会跟随比例的变化而变大或变小。如果有把植被层入数据库的需要,就把2.3.5中苗圃要素的边界提取出来直接导入数据库即可。对于其他种类的植被要素提取同理。
总结
        由于当今数字化技术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在测绘领域中3D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大大加快,基于3D产品的地形图制作的流程已经与传统制作的方法流程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怎样利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新兴技术中的新型难题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简介:
        王美玉,性别女,1989年4月生人,学士学位,中国共产党员,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测绘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专业的工作。

                   
                                  图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