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它不但是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枢纽,同时也是降低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关键保护设施,所以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机结合,借助于水利工程来增强水土保持的有效性,进而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安全,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应加强各方面工作的落实,尤其其水土防治工作关系着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预防工作,正确认识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点,把握水土流失的防治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才能真正有效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避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情况的进一步加剧,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为水利工程社会及经济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性
首先,水利工程一般都会建设在山势较高、地势叫陡以及河道较宽的河流之上,而在这些地区,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侵蚀问题,土质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量也相对较大,同时也延长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周期,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对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力度也加大,破坏的范围也在拓宽,一些工程废弃物以及废土都会出现,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会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为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带来极大的难题。其 次,就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而言,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诱发性水土流失,而造成诱发性水土流失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随意的堆积在河流上,使得很多的废弃物被水流冲刷如河床中,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水流污染,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另外,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其也会对施工现场的岩层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由于施工振动的影响,会使得岩层结构的整体性遭到损坏,从而使得土壤的复杂程度也相对的提升,在收到水流冲刷后,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对下游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严重的侵蚀,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下降。
二、水利工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气候与地形方面。就前者而言,由于夏季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有时雨水汇集较快,再加上较大的水流量,这就更加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就后者而言,如果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是山高坡陡的地区,这种地形最容易在流速较快的雨水严重冲刷土壤下,加剧水土流失。有时这类地形的土质也非常疏松,这样的土质在雨水的浸泡下,只会变得更加疏松。一旦雨水较多,就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2、没有合理利用土地。水利当地人口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人们对耕地面积的需求非常大,于是人们便逐渐对荒地进行开荒,很多居民对当地的森林资源乱砍乱伐,这种做法不但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还会对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减少,不能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从而引发了水土流失。
三、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首先,在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估中,设计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和评估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初步的方案设计,并对水土保持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概估算,保证水土流失设计方案和措施的有效性。其次,在水利工程立项设计的阶段,设计部门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规模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完善的设计规划,对工程项目区耕地和挖填方区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合理计算水土保持各项设施的投资预算,并且不能随意进行删减。
最后,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阶段,设计部门需要依据水利工程的主体规模,对扰动地表活动进行水土保持的方案设计。例如对水利工程产生的弃渣、弃石和弃土等,进行合理的利用,构筑谷坊、淤地坝、抗滑桩和挡土墙等治沟与固坡设施;对占用的耕地去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减缓施工阶段的地表侵蚀速度等。
2、注重水土保持的监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水利部门需要建立水土保持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情况。监测内容包括:①项目区出现水土流失的背景:如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平均风速、年均气温、植被种类、河流流量、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及类型和土壤类型等;②施工中水土流失的状况:如施工区的影响面积、植被损坏面积、土石开挖量及回填量、水土流失面积及位置、水土流失量、借方量和弃渣点位置等;③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影响、对施工区周围居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对水域淤积与污染的情况和对施工区周围生态系统及功能破坏情况等;④水土保持的措施落实:排水、挡土墙、沉沙覆盖措施、土地整治的面积、植树种草的面积和土地复耕面积等;⑤水土保持的措施落实效果:水土流失的控制率、扰动土地的治理率、土壤侵蚀的控制比和植被的恢复系数等。
3、落实水土保持的措施。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为点状与线状,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需要按照不同区域,结合土地的适宜性评价,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在水利工程的开挖区、回填区、弃渣场和生活区等,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地面的植被覆盖,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抗腐蚀力,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同时,在水利工程引水、蓄水和堤防等施工中可能会因人为因素破坏原有地表植被,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妥善的治理措施,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例如在挖方区设置排水渠和截流沟等,以及避免坡地的水土流失,并设置抗滑桩与挡土墙,避免出现泥石流、坍塌和滑坡等情况;在回填区,可以采取种植林草和整理坡形,避免因水蚀和风蚀等造成水土流失;对施工中临时占用的林地与耕地,施工结束退场前需要及时进行补植,并且工程产生的弃渣可以用于水土保持的设施建设;在沟道内需要建筑谷坊和淤地坝等设施,并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导流工程的施工,避免因边坡冲刷形成水土流失等。
4、做好水土保持的监督。一方面,监理单位需要履行监督职能,对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跟踪监督,例如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合同,控制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投资成本和工程进度,对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对施工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实施水土保持的规范,落实各项水土保持的措施,既要避免风蚀、风蚀与重力侵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又要平衡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创建优质水利工程。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履行监督职能,实时监测水土工程中水土流失的状况、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与成效,要求工程参建单位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的措施,对水利工程中的违规施工行为,借助行政手段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贯彻落实。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水利工程也逐渐展现出自身的作用,水利工程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能够通过水资源的调节充分发挥其效益。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一旦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将会很大程度上制约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志刚,骆顺强.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J].陕西水利, 2018(S1):14.
[2] 佟保根,佟灿,王轶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J].江西建材, 2019(3):16.
[3] 张宪礼.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