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目前的工程建设来看,强调工程的防洪能力对于对抗不确定天气影响以及稳定工程利用来讲有显著的意义,所以在实践中需要重视工程防洪能力的提升。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在防洪能力提升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强调的一项内容是防洪评价,通过防洪评价了解当前防洪的具体能力、优势以及缺陷,这可以为防洪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与帮助。就防洪评价的具体实施来看,水文与行洪能力的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文章就当前防洪评价中水文与行洪能力的分析做讨论,旨在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防洪评价;水文;行洪能力
从我国近年来的气象灾害数据统计来看,洪涝灾害所影响的区域范围不小,而且较多的城市会因为强降雨出现内涝的局面,这种情况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秩序,也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所以需要积极的考虑解决内涝问题[1]。从内涝问题的具体解决来看,必须要对城市道路、建筑区域等进行防洪评价,当然,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更要做好防洪评价分析,这样,工程设施等在防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会更加明确,基于问题讨论解决措施,区域防洪水平、区域对抗洪涝灾害的能力才会有显著的提升。
一、防洪评价的重要性
从现实分析来看,防洪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防洪评价能够对工程设施以及区域防洪能力有全面的认知[2]。从现阶段的实践分析来看,防洪工作对于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必须要强调防洪工作,尤其是河道密集,降水量比较多的区域。做好防洪评价工作,明确区域防洪能力,这对于正确预判区域防洪设施到位性,区域防洪工作实力有重要的价值。2)防洪评价可以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防洪评价是对防洪工作的整体性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工作的优势和不足都会彻底的呈现,而且具体防洪工作存在什么样的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足,在评价中也会更加的明确。具体的评价工作结果可以为防洪整体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资料,从而实现防洪进步。
二、防洪评价中水文与行洪能力分析问题
对目前的防洪评价做具体分析发现,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是防洪评价中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就目前的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来看,其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分析内容遗漏
从现实研究来看,分析内容遗漏是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3],该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内容遗漏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这样一来,评价结果对防洪能力建设的参考会明显的减弱。2)内容遗漏会导致评价工作的巨大漏洞,此漏洞不解决,防洪工作的具体实施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就分析内容遗漏问题的具体研究来看,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实践中没有构建完善的评价内容体系框架,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内容的评估存在着专业性和规范性缺失的情况。
(二)分析人员专业性问题
在防洪评价中,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所存在的第二个显著问题是人员的专业性不足[4]。从现实研究来看,分析结果是否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与可参考性,分析研究人员本身的素质水平会有显著的影响,当人员自身的理论专业性和分析评价专业性存在问题的时候,其分析问题的立足点以及分析问题所使用的理论等均会有所偏颇,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获得一个具有真实性的分析结果,所以基于结果评价防洪能力,会导致具体评价的失真。
(三)分析方法问题
在防洪评价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中,分析方法存在问题也会导致分析结果不科学。就目前的资料研究来看,在分析的过程中,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数据分析法。但从方法来看,此方法的利用是可行的,但是每年的基本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变化,所以在利用此方法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内容需要做相应的拓展。目前的分析中,只研究基本参数所获得的结果必然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所以说分析方法的具体利用有显著的片面性。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讨论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在防洪评价水文和行洪能力的分析中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该问题不解决,防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无法提高,所以要积极的解决相应的问题。以下是基于实践总结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分析内容体系
水文和行洪能力是两项内容,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分别构建内容体系,从而对防洪有更全面的判断。1)水文分析内容建设[5]。就水文分析来看,其具体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区域水文的基本概况,如河流情况、地下水情况等,水文变化情况,比如区域河流和地下水的丰水期、枯水期,尤其是河流汛期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对区域水文的整体特征与运动特征有全面的了解。2)行洪能力分析。就行洪能力来看,其与行洪通道,行洪量等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在具体的分析中,需要基于区域的防洪要求做行洪通道、行洪量和防洪要求的具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加科学的界定区域行洪的能力。总之,强调完善的分析内容体系建设,这可以有效的规避分析内容遗漏问题。
(二)人员专业性强调
在上文的分析中提到,水文和行洪能力的分析结果受人员专业性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提升人员专业性。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人员专业性的提升主要包括两方面:1)认知层面。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如果人员认知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自然会减弱,所以在实践中,基于理论专业和丰富对人员认知进行培养深化,这样,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专业性会更加的突出。2)实践层面,主要对具体分析中的操作等进行训练和强调,使其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的专业,这样,因为操作上的实物所导致的问题会被有效规避。
(三)方法的改进
在上文中提到,数据分析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单纯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数据分析结果的可利用性也比较低,所以需要基于实践做方法改进。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在需要在数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强调数据挖掘技术的利用,这样可以使较多数据背后的关系更加明确,在明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建模,利用模型分析法对水文和泄洪能力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不仅这两者会实现分析深化,二者和防洪评价的关系等也会更加的密切,具体的防洪评价实践结果会更加的突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洪评价是目前工程建设、道路规划以及水利设施施工中必须要强调的内容,因为其不仅影响着资源投入的具体效果,还影响着区域工程的安全性。对防洪评价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可知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是防洪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项内容。为了获得更具真实性的防洪评价,需要对水文和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并基于问题做相关策略的讨论。文章针对相应内容展开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梅.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防洪评价的水文分析计算[J].地下水,2018,040(005):199-201,211.
[2]辛波.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河道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8,000(003):53-56.
[3]陈振华,陈莉,徐金阁.浅谈输电线路黄河 防洪评估中水文工作要点[J].电力勘测设计,2019(z1).
[4]梁静静.秦皇岛开发区京能输热干线穿小汤河西支工程防洪评价计算分析[J]. 河北水利,2019(5).
[5]于露.本溪南芬尾矿库防洪能力分析[C]//水与水技术(第9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