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技术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刘申雅
[导读] 摘要:科学是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与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科学是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与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在研究开发的各个阶段、技术成果转化的每个环节中,各类资产为这些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外在条件保障,同时,这些资产也给企业的资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有效的利用并管理好现有资产,如何以最优的方式获得必须的资产用于研发,使之最大化地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助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阶段活动的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引言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产流失成为国有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下,由于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1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1.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盲目投资
        在初创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投资难以预期,资金周转慢,筹资难等问题。初创阶段的投入较大,资金投入大多都发生在设备购置、材料购置、高精尖人力成本、研究测试费用等方面,而产出较慢甚至短期内难有较大产出,因此资金需求的压力较大。因此,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者更多的会关注如何筹资问题,而忽略了如何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及如何提高投资成功率。主要体现在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和盲目投资的问题。初创期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机制缺乏,粗放式资产管理方式使得资产利用率整体偏低。在初创阶段企业通常没有进行专业的项目投资分析,导致盲目投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甚至有些项目因为缺少专业的投资分析最终被搁置,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无法形成研发成果而浪费。
        1.2资产利用效率较低
        资产利用效率较低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由于资产的闲置,由于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陷。企业在资产的采购和使用上存在闲置的资产,而管理上的疏漏使购置或已经闲置的资产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流失。另外由于资产管理的疏漏,使资产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使资产无法使用或使用效率低下,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不能为企业提供应有的增值保值能力,也是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下原因。
        1.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连带着它的管理体系也带有时代的烙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实物管理部门缺失、资产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人员责任和权利界定模糊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很多国有企业的资产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最糟糕的情况下,财务账面记录的原始信息甚至成了部分国有资产唯一可以追溯的资料。诸如此类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的风险,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受到多方面的监管,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国有企业在管理上较为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的非国有企业,普通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特有的规章制度都会对国有企业起到规范作用。和一般企业相比,这种多重监管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自主灵活性,大大拉长了从发现问题到研究、讨论、制定、颁布和实施相关政策中间的时间跨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难以及时生效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通常也远远慢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发展[1]。


        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有效策略
        2.1优化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想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应该切实做好制度建设,对资产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立足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好资产存量管理,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各部门需要做好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为预算编制提供良好保障。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从具体经营状况着眼,制定完善的资产采购标准,就资产设备的数量、规格以及成本等进行明确,各部门需要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预算申报,依照由内而外的方式,于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资产预算管理体系[2]。
        2.2明确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盈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从而不断提高其竞争力。首先企业应当明确其管理目标,并且他们的管理目标不应当仅停留于保证资产不流失层面上,应当做到利用现有资产进行增值。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能顺利实现。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资产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的盈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其竞争优势。
        2.3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
        资产管理制度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有效的资产管理相关指标并纳入企业的考核体系。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管理指标的灵活性。因为不同资产的性质、调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一刀切的指标不仅无法起到科学的监督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重管理负担,甚至带来因一味追求指标而造成的资产流失。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权、利,使之可以更好地沟通与协作,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
        2.4改变观念,重视资产管理
        首先,管理层应改变观念,在重视生产经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资产管理的力度。在资产管理方面,一是要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与时俱进将科学的、先进的、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引进到资产管理方面。其次,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还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的责任,管理责任细化到人,责任分工明确。首先要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要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对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2.5建立人才考评一体化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核心技术以外,还有就是高精尖人才。怎么样留住人才,是所有高科技企业都面临的话题。首先,需要建立人才考评一体化机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让人才在企业能得到自身价值的认可;其次,对人才进行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匹配,让人才在企业里有归属感;最后,对人才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进行教育,避免核心人才违反竞业条款,损害企业的利益[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想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需要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丽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20(10):98-99.
        [2]刘淑云.浅论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20(10):225-226.
        [3]黄海庆.中央空调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4):116-117.
        [4]杨波.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外企业家,2020(0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