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这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同时由于施工种类的复杂多样性也加大了施工难度系数,而要想提高钢筋混凝土稳定性,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整体稳固性,这样才能够为后续施工作业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可行方法,希望以下论述观点能够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此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
前言
钢筋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要想确保施工质量应将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应用在施工作业中,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整体施工作业快速进行,同时对保护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展开探究,以下见解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程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隐藏在内部施工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同时也会拉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提高整体钢筋施工质量,在应用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过程的时候,还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1]。第一点,相应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应当由专业的质检人员来进行检查,检查其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检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同时对于合格的钢筋应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与质量不合格产品相互混淆,进而为后续施工作业奠定夯实基础。第二点。要想更好的提高钢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还应当掌控好钢筋保护层垫的厚度,通常情况下,基础模板厚度通常为35毫米,梁、柱厚度为25毫米。第三点,对于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也要提前准备好,比如,钢筋钩子、电焊机等,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超平放线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最大化作用,最终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艺流程及钢筋绑扎工艺
由于钢筋施工是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作业,势必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工艺流程大致包含以下几点,主要是弹铜筋线、绑扎底板、钢筋绑扎柱、梁钢筋钢筋等,同时对钢筋相应的位置进行二次矫正,确保其位置能够准确无误,随后开始浇筑基础混凝土再进行放线,上述操作结束之后,就可以进行划线绑扎钢筋,对于相应的模板也要及时的清理,最后在捆绑上下两部的钢筋,最后做申报隐检。而钢筋绑扎操作工艺则是对钢筋进行划线处理,结合实际工程状况,对垫层上弹的钢筋位置线进行合理布置,而对于底部双层筋应结合钢筋实际受力情况来合理捆绑。通常情况下,纵向钢筋应放在最下面,然后再绑扎横向钢筋,这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钢上层钢筋的有效高度。此外,也要做好梁、板墙中钢筋焊接工作,以此来满足防雷接地的实际要求,最后实现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以及发挥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价值。
三、钢筋绑扎过程中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作业过程中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钢筋施工质量,而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还应当加强钢筋绑扎过程管理。首先,对于墙、柱钢筋绑扎环节,应确保住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处于正常位置,倘若钢筋出现位移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固定住,待钢筋绑扎结束之后还应当对其位置进行复测,进一步提高强柱钢筋绑扎的质量。
其次,梁、钢筋绑扎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为梁的纵向受力方向往往存在多样性,倘若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多层排列,施工人员应及时调整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距离,通常距离应确保不大于两米,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整体梁、柱钢筋捆绑质量,最终既可以发挥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又可以全面提高钢筋施工质量,进而为施工单位带来最大化经济利润[2]。
四、做好主体框架钢筋绑扎
钢筋施工作业过程中往往隐藏的诸多问题,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钢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想为后续施工作业打下良好基础,钢筋绑扎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第一,要做好最基础的底板钢筋绑扎工作,这是降低因钢筋绑扎不牢固而出现松散等问题的重要前提基础,只有做好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工作,才能大幅度提高施工质量。其中常用的绑扎方式主要是“八字”绑扎手段。第二,在绑扎结束之后,施工人员还应当将底板钢筋进行二次稳固,也要确保其底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第三,进行插柱墙筋时还应确保钢筋接头处于合理位置,通常情况下,要使其接头位置错开来且不能出现位移状况,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也要经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作业,进一步降低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钢筋污染问题的发生,最终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钢筋施工质量,以及发挥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价值。
五、采取钢筋定位固定措施
钢筋定位固定在整个施工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稳定性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作业中还应采取钢筋定位固定措施,相应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确保在15-25毫米,各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1000毫米,同时也要确保各个钢筋能够均匀的布置在施工现场中,这样才能提高钢筋稳固性和施工质量[3]。而底板钢筋则需要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来进行,进而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理想的状态是使钢筋呈现梅花形布置,当然为了确保各钢筋能够被稳定的固定住,施工人员在捆绑钢筋结束之后,还应当对其位置进行二次检测,检测其是否存在发生位移等不良情况。除此之外,也要控制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比如,地下室的外墙钢筋厚度应控制在40毫米,最终既能够借助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提高钢筋稳定性,又可以实现提高钢筋施工质量的目的。
六、做好最终成品保护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单位也提出了更加严厉的要求,既要确保施工的质量,也要具备实用性,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而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钢筋施工质量,还应当做好最终成品的保护工作,这就需要将已经加工成型的钢筋进行保护,使其存放在相应的地点,并运用垫木垫将其摆放整列,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因摆放不正确而造成钢筋发生污染、变形等问题。同时也要对钢筋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在质量检查结束后,钢筋的两端应当用塑料袋儿进行密封保护。在钢丝套丝后之后也要对其进行保护处理,以此来确保丝扣不被损坏[4]。除此之外,绑扎结束后的钢筋被不能随意去移动,预埋件、以及洞口模板也要进行保护。电线管安装过程中也不能随意的切断或者是移动钢筋。最重要的是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才能确保浇注位置的精准性,进而全面提高钢筋施工质量,以及将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建筑工程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应充分的了解高钢筋的结构特征,积极将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本文就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进行分析,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目的也是为了确保整体施工作业朝着规范化方向进行,最终实现提高钢筋施工质量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左工,高立.浅谈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11):64-65.
[2]李雅娟.浅析高强钢筋在工程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18,32(11):19-21.
[3]王宁,王雅姝.高强钢筋在工程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382.
[4]陈本建.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施工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