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李俊强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李俊强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民建筑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相应建筑物渗漏风险,从而对区域内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身份证号码:41052119720427XXXX
        摘要: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民建筑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相应建筑物渗漏风险,从而对区域内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有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裂缝等几种类型,而根据相应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隙的区别,其具有多种风险因素。因此为了保证相应裂缝风险的有效解决,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目前的工民建项目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经常会遇到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性裂缝引起的渗漏问题。面对这类问题,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混凝土管理工作,把控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避免渗漏等问题的生成。为了达到这项目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也为了能够彻底根除掉关键部位的裂缝现象,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于裂缝的产生原因及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清楚裂缝的特点和机理,在结合相关模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措施,从源头上进行解决,以此来降低、减少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有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安全。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
        1.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在冷却的后期阶段,由于基础或原始凝结的限制,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随着温度的降低,如果拉伸应力的抗裂性出现在混凝土裂缝上,混凝土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和温度应力,并且有时可能由于外部载荷而超过其他载荷。区分其他裂缝的温度裂缝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随温度膨胀或接近程度不同。
        1.2  材料问题产生的裂缝
        首先,混凝土配比时,粗骨料中含有过多的针片状石子,而且使用量较多,混凝土中的孔隙就会有所增高。如果混凝土的配比泥含量过多,或者细骨料的粒径过大,再加上是夏季施工,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另外,凝土中使用不一样的集料,在其收缩性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会出现裂缝;第二,水泥的选择上,如果选用矿渣或是低热水泥等,加上混凝土过高的水灰配,同样也会出现裂缝,还有在施工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混凝土厂家不同,也同样会出现裂缝;第三,混凝土会出现泌水等一些现象,这样会使混凝土分布不均匀,混凝土的整体性不好,就会出现很多的裂缝。如果混凝土中粉灰土等物质加入的量过多,其强度就会受到影响,进而裂缝就会产生。
        1.3  现场因素
        一是工民建施工现场地基处理不当,如地基基础土质欠佳、地基出现渗水或有冻土存在时,极大概率会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混凝土浇筑后会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受力上的变化,从而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此外,混凝土具备流动性强及坍落度大的特点,在泵送混凝土环节,因泵送条件及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泥浆过多,骨料较少的问题,泥浆骨料剥离,导致混凝土大量流失水分,引起收缩裂缝。
        2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策略
        2.1  对工民建工程中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
        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并且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把控,建筑企业要组织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测。

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对水泥的合格率进行把控,在水泥采购的时候,工民建企业要选择市场信誉好的水泥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向水泥制造厂家讨要水泥的出场合格证明,并且,每一个批次的水泥都要有专门的水泥合格证明,现场监理要对水泥进行严格的监督,选取一定量的水泥样本进行抽检,保证水泥是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在根本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的用水,严禁使用生活污水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因为污水中的大量杂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这样的混凝土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裂缝,最好使用相对洁净的水,这样水中的有害成分会少很多,配置出来的混凝土才可以达到施工的标准;另外,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水泥与石子的配比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不能私自改变水泥与石子的比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
        2.2  跟进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措施
        一是在振捣混凝土时,要确保紧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及漏振,根据需要选择振捣棒辅助振捣。二是分层浇筑,对模板系统进行检查后再行浇筑,避免模板出现松动变形而引发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应设置后浇缝,减少温度应力及外应力。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预防收缩裂缝。三是控制混凝土下落度,将其控制在1.5-2m,下落时采用溜槽及串筒进行辅助操作,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无设计要求时,以25℃为宜。四是在混凝土养护环节,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5d,根据情况采用洒水养护、保温养护、隔热养护及覆盖膜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控制温度裂缝。
        2.3  温度方面
        (1)覆盖的材料可使用厚度在0.14mm的塑料薄膜或是三层厚度的毛毡。(2)可适当调整骨料级的配比,可把引气剂或是塑料剂适量的加入到硬性混凝土中,这样混凝土中可减少水泥的使用。(3)降低碎石的温度,可加入适量的水平,这样对于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效果非常好。(4)在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可减少浇筑混凝土的厚度,通过浇筑层面来散热,在混凝土中埋入水管,用冷水来降温。(5)拆模的时间一定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如果气温下降,一定要对表面进行保温操作,去保护凝土表面不要出现温度急降的情况。(6)在温度较低的季节里,对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的混凝土薄壁结构等要做好保温措施。
        2.4  设计方面
        应在工民建设计中处理组件中“阻力”和“释放”之间的关系。所谓阻力是在约束的结构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防止修改造成强大的跳跃,就是所谓的“释放”结构完全是在自由变形下的自然状态,有足够的采取变形措施的空间。设计师应灵活应用“阻力”和“释放”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结构和使用的材料。在设计中应避免因结构截面突然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如果由于结构或设计原因无法做到这一点,则应充分考虑加固措施。通过积极使用技术来补偿收缩混凝土,通常的混凝土裂缝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为了固定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可以将其与膨胀剂混合以补偿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收缩,效果是比较好的。
        3  结语
        混凝土是当前我国工民建结构使用的主要材料,但因其自身特性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当等原因容易出现裂缝,蜂窝麻面,露筋,表面不平整等各类病害。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外观,更会影响其长期使用性能。为了防治这些病害的产生,应加强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把好施工质量关。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进行补强处理,确保工民建结构整体受力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沈莉萍.浅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7(7):155.
        [2]胡明浩.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控制分析——以工民建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6(46):12~13.
        [3]莫宏波.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产生裂缝原因及控制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6):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