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4期   作者:黄怀勇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环境的破坏给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了困扰。随着人们对环保理念的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可。尽管退耕还林工作使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却给农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笔者以可持续生计概述为切入点,提出了保护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者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户;可持续性生计

         退耕还林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整体的生态效益明显,同时也降低了贫困率,有助于民生建设。然而,在缺乏健全的机制下,但农户的生计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对退耕还林建设与农户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农业部门只有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加强机制完善力度,才能保障农户生计问题与退耕还林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充分地发挥退耕还林的整体效果。
         1、可持续生计概述
         可持续生计理念与节能、低碳经济隶属于同一概念,根本目的是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可持续生计宗旨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尤其是国内外学者间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可持续生计是提高农户生存能力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外部干预因素、脆弱性背景、资本等,共同组成了可持续生计。而影响资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物资资本、自然资源等;而脆弱性背景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外部干预因素主要指农户的生活能力以及生活方式[1]。
         2、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方法
         退耕还林建设工作是可持续生计所倡导的主要手段,充分地发挥的平衡可持续生计的作用。退耕还林政策不仅能指导退耕还林的建设工作,还能使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学者曾以可持续生计为观察视角,加强了对农户持续生计影响的深度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农户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可持续生计方法不仅保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是消除贫困农户的有效手段。
         3、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产生的影响
         3.1影响农户的收入
         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在于农业种植,在退耕还林的建设活动中,减少了农民种植耕地的规模,而减少的部分多数用来栽植树木,对农民的种植收入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政府的补贴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短暂的提升,却没有改变农民种植面积变小的事实。很多农户无法找到取代退耕还林损失的办法,严重依赖政府补贴,无法促进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农户收入也始终得不到本质的改善。而且,获得林业收入的农户比例也在不断的降低。因为,在退耕还林政策中,生态林是主要的林木种植方式,经济林的数量少之又少,所以,农户无法利用经济林的方式获得农业收入,同时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也是降低农民农业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2]。
         3.2影响农户的资产
         土地是较为重要的农户资产,也是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退耕还林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户的土地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农户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逐渐改变了种植品种,由传统的农作物种植逐渐过渡到草木种植,然而,草木种植的收益要低于农作物种植,再加上较长的种植周期,造成了农民经济需求的提升速度缓慢。大部分农户的文化程度偏低,当农业的种植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后,不能在短期内发现种植替代品,严重的影响了农户资产。此外,相比城市经济而言,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稳固的经济基础,房屋与土地是农户的主要资产构成,由于资产种类单一,缺少富余资金开展理财投资,降低了农户资产的增值率。


         3.3影响农户的生存环境
         改善自然生态系统是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尽管农户的农业种植收入有所降低,但自然环境的质量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沙漠问题以及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退耕还林建设活动给植物的茁壮生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使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优化,有效地防止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森林覆盖率也出现了大幅的提升,农户的生存环境自然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3]。
         4、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有效措施
         4.1明确组织目标
         在党中央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青山绿水理念,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例如,有关部门要加强生态保护机制的建设工作,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完善的机制下高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有机融合生态、民生、发展三者间的关系,建设多维度的生态保护系统,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得到合理的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管理力度的提升,有机融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基于退耕还林建设基础,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是提升农户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保障,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不仅推动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使农户的可持续升级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农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4.2对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工作
         保护生态系统是退耕还林的初衷,然而,只依靠退耕还林还不能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改善,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政策给予积极的配合。同时,还要完善退耕还林的补贴制度,进而保证农民的农业收入,保证农户可持续性生机的高效发展。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一定加强对环境的全面完善与修复,搭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体系,从本质上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性与完整性。例如,科学地规划农田、城镇开发等,开展绿化建设,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荒漠化的问题,组建防治地质灾害部门,从多个角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治理。例如,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使农业补助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无形中会增加农户退耕还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退耕还林建设的基础是农户的支持,增加补偿力度,有助于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让农民从思想上认知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让农户主动的加入到退耕还林的活动中来[4]。
         4.3建设地方特色产业
         在退耕还林的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面积,给农业收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是,从长期角度出发,退耕还林能提高农户的综合素养,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发展特色,建设特色型产业,以产业发展的形式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例如,鼓励农民开展规模化养殖,充分利用现代化种植技术与养殖技术,建设较为先进的农业管理体系,提高农户的整体收入,同时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现代化企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从资金方面鼓励农户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让农民主动的加入到创业行列,从多方面增加农户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户的整体收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对整个人类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拓展了深度与广度。在此基础上,发展退耕还林建设,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创新能力,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学鑫. 浅析退耕还林生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19, 13(8):59-60.
[2]刘璐璐. 退耕还林工程对贫困山区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肃会宁县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v.49(3):176-179+183.
[3]周锡春. 浅析退耕还林与当地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关系[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 (1):95-96.
[4]何会平. 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 039(007):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