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随之而来的便是建筑工程数量的激增,从住宅到工厂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修建,为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无论是工业建筑或是民用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材料,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中一般都会用混凝土完成施工,施工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是紧密相连的,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质控的重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以及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的质量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如今,为提高建筑效率和提升建筑质量,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更加详细具体深入的了解,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让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达到应有标准,起到推动和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最终目的。
1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现状
就概念而言,混凝土浇筑,顾名思义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其塑化的整个过程。混凝土浇筑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极为广泛,也被建筑工程队俗称为“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将对建筑工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且提高施工效率。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混凝体浇筑技术极为关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局限性仍旧很大。诸如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结构位置、结构形状、运输距离以及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都能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队必须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总体策略,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选择最佳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或者避免混凝土从制作、成型到硬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不利条件的破坏和干扰。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若超过2m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改进。实事求是的讲,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重点对混凝土浇筑工程中一些细节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2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应用
2.1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使用寿命。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适用于受压结构的施工,如基础底板、顶板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结合作业区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法和斜面分层浇筑方法。第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建筑施工的作业速度,为了防止结构水化热过大,导致结构裂缝情况的发生。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时的外界温度和浇筑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另外,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如基础底板、建筑顶板等,在对其进行浇筑作业时,需要确保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提高工程的浇筑效果。
2.2正确的把握浇筑时间,合理的进行振捣工作
干扰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浇筑的时间。施工人员需要预先准备好混凝土所需要的配置材料,紧接着就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好浇筑的方案,进而保证凝固处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混凝土材料里,假如在初期凝固现象出现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就需要完成一次强力的搅拌,使材料的流动性可以达到施工的要求,接下来进行入模的工作,在下料的时候,应该对溜槽与串筒等手段进行运用。
木板的装订作为溜槽形成的重要渠道,把铁皮包在其表面上,在对其进行运用时,务必要保证30度的水平倾角;薄钢板材料作为串筒的重要材料,一般来说,一节串筒的长度普遍为70cm,在进行每一节串筒的连接时,想要增加牢固性,应该使用钩环,按照层次来进行混凝土浇筑是非常重要的。在振捣混凝土施工时,对于技术的需求是很高的,插入式的振捣器运用,一般是运用到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中,在进行现实处理时,应该主要运用垂直振捣,进而更好的把握好混凝土的平整度;假如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运用斜向振捣的方式,这样在进行振捣工作的时候,务必要确保40—50度的倾斜角度形成在混凝土的表面和与振捣棒中间,保证匀实的排列现象在振捣器中这是提高振捣质量的重要环节。并且,在对振捣进行移动的时候,与振捣作用的半径比较,这个移动速度就务必要比其半径小1.5倍,进而增强振捣的综合性;假如在实际振捣的时候,应该进行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的施工,务必要在振捣可以作用到的半径之外进行移动,然而振捣器半径的0.5倍是最合适的距离位于模板与振捣器的中间。
2.3材料提前选择和配比搅拌
①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水泥、添加剂等材料,确保能够有效调整水泥水化热,避免温缩过大产生裂缝,影响整体施工效果。②要优化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根据技术要求、试验结果,坚持科学、合理、适配的原则,满足施工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指标要求,严禁经验主义的配比。③砂、石是混凝土最重要的配合材料,要严格控制砂、石含水率和杂质、粒径等指标,确保砂、石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提高混凝土的质量。④需要使用添加剂提高水泥结构状态,要严格审核添加剂的相关技术指标,切实保证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有效增加整体抗变形能力。⑤搅拌设备设施要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根据建筑设计的混凝土指标制定搅拌规则,明确配比、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严格规范地进行操作。
2.4养护作业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其初凝时间一般会在两小时内完成,但是终凝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结构完成振捣操作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控制在一周左右。在具体养护操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进行保温保湿的操作,如果施工时间位于夏季,那么在养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保湿工作,在振捣完成后的12个小时内,利用草席在结构表面上进行覆盖,同时在草席上进行洒水操作,确保混凝土表层结构湿润度。若施工时间位于冬季,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做好保温工作,如可以在结构表层覆盖薄膜、草席,尽量减少洒水等操作,同时做好环境温度的监测工作,防止水化热无法散出,导致结构裂缝的问题。
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水平。因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我们要牢牢控制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根据项目的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严格控制影响因素,站在全局性角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总之,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应该随着时间以及项目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施工技术中,受到影响因素较多,也应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在项目工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彬.刍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河南建材,2019(5):22-23.
[2]童开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8):54-55.
[3]苗传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1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