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虽然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相应先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但与此同时,工程渗水漏水问题的出现概率也日益提升,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为了推动建筑工程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存在的渗漏问题,应重视及合理应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关键词: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建筑施工;重要性
1建筑工程渗漏的类型及原因
1.1屋面渗漏问题
国内工业民用建筑屋面存在的问题是建筑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有关工程单位的重点关注,在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能否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是否选取了较好的施工材料,在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有无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工作,以上问题都会对整体建筑屋面防水性能造成影响,若实际建筑屋面防水性能不符合相关实施标准,在后续使用时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及建筑的稳固性能都会产生恶劣影响。
1.2外墙渗漏问题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外墙面会发生不良渗透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靠近门窗墙体接缝的相关区域,时常会有不良水体渗透等情况发生。在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时,很多企业都使用空心砖混合砖作为工程施工的项目材料,使材料在实际运输时受道路颠簸、碰撞,对材料内部产生实际损耗,对整体建筑外墙面受力性能造成了影响,致使建筑体的整体结构承重性能较弱,因此,会导致不良问题产生。墙面裂缝会对整体建筑的外观造成影响,最终会危害建筑体的整体安全性能。
1.3厨卫渗漏
厨卫渗漏问题也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厨卫区域的装修施工,多专业交叉作业,且厨卫是用水较多的区域。在施工阶段,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使用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渗漏问题。
卫生间的墙体渗漏,直接导致墙面起泡、脱皮、掉灰,砌体结构自身的开裂是墙体渗漏的直接原因,防水层上翻高度以及防水层的厚度不足,也有可能导致卫生间墙体渗漏。
楼板渗漏大部分体现在穿楼板管根处,管道施工完后,此处混凝土松动、开裂,造成防水层破坏渗漏。此外,门槛洇水在施工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卫生间使用中用水时间长、水量大时,水从地砖缝渗入,从门槛下的防水层上洇出。
2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外墙面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渗水是比较常见的渗水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外墙混凝土没有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渗混凝土,或者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导致墙面出现渗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外墙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满足要求,其次就是施工工艺要合理,振捣要充分,确保后期不会出现裂缝导致渗水;在外墙施工完成后,对于止水螺杆的处理也要合理,当前比较常用的是分段止水螺杆,这样就可以避免螺杆处渗水引发外墙结构渗水,在施工中,做好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外墙的防水性能。
2.2屋面防水防渗技术
在屋面防水防渗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PVC防水卷材,并结合屋面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得出更有效的处理措施。在进行基层的涂刷处理时,必须保证涂刷的均匀度,而且需要一次性完成。对女儿墙、管道口等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应该进行加铺附加层处理,并保证防水卷材施工方向为从低到高的方向。当防水卷材施工完成后,则应该进行卷材的加热处理,通过来回移动的方式保证加热的均匀。在檐沟、天沟的施工中,应该保证其坡度的合理性,减少积水的情况。
2.3厨卫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厨房卫生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水量较大的地方之一,这一位置出现渗漏问题的几率也比较大。厨卫渗漏问题出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卫生间的墙体渗漏,主要控制好砌体结构施工质量,不同墙体交界处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墙体内的暗装管线开槽处应张挂钢丝网后进行修补,另外,设计时应避免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而应推广采用吸水性干缩性更小的煤矸石多孔砖。防水层上翻高度以及防水层的厚度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穿楼板管根处的渗漏,应控制好管道二次封堵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前应凿除周边穿楼板孔的酥松层,清除孔周围的浮灰、积砂和其他黏附物,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防水细石混凝土灌填、振捣密实。门槛洇水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过程中水从地砖缝渗入,从门槛下的防水层上洇出。解决方案是在防水施工前先铺设好门槛石,防水施工时将门槛石的侧面一并做好防水涂刷。
做完以上施工,仍应经过蓄水试验的检验,蓄水试验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是在防水层施工前对结构层进行蓄水试验,24小时内无渗漏为合格,第二次是防水层施工完成后。
2.4门窗防渗技术
进行防渗透建筑工程施工时,根据门窗的施工频率及次数,可知其使用范围较广,因此,对防水防渗透的具体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民用、工业进行施工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整体美观和安全性能,作为门窗施工环节中使用的防水防渗透技术,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水标准,同时要兼备美观性。根据这一项施工标准,对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员需重点进行施工技术理论培训,以此有效保障整体门窗具备美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渗透性能,对门窗环节进行施工时,作为施工管理人员需参照预期设定图纸的相关要求,选取最佳的防水处理材料,严格把控防水材料的施工质量,尤其是进行防水防渗透过程中。对门窗施工时,需处理门窗缝,以便有效降低缝隙出现的可能性,若发生此类问题,可借助水泥浆进行填补,以此有效确保窗体阳台实际高度和雨期施工要求相一致。
3优化防渗漏技术的措施
3.1加强设计的合理性
现如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的美观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导致很多建筑设计人员重视视觉因素而忽视了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建筑物设计区域较为复杂,原材料种类较多,且施工难度较大。由此产生了诸多的质量问题,渗水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基本特征、天气变化和季节特征等完成设计工作,将重点放在设计细节上,以此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完善建筑的防水性能。
3.2合理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技术使用质量的关键是材料,对于建筑物工程在执行范围内想要保证其防水防渗透技术的主体作用,整体管理施工的工作人员要对防水防渗透材料的实际效果进行全方位关注,以实际防水防渗透材料标准为实施基础,保证后续工程有效实施。根据实际防水防渗透作业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参数,对实际建筑施工防水防渗透技术具体使用流程进行规划,以此,有效确保建筑物实际防水防渗透工艺达到最佳效果
3.3建筑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流程
若想在建筑工程落实防水防渗透技术,作为管理者,在管理期间需要参照对应的流程进行规划,加强防水防渗透施工管理机制,严格管理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实施基础保证,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和预期质量一致,施工时,要对整体管理者管理职能进行有效提升,明确施工规范,找到可能在施工时导致渗透的原因,为建筑施工奠定基础并以此为施工前提,管理人员要结合防水防渗透具体状况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按照前期制订的检测方案,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防水防渗透技术符合标准,若出现问题能及时有效进行挽救,充分体现设计的整体全面性。
结论
总而言之,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及时调查研究防水防渗透技术具备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有效使用防水防渗透技术,可减少建筑物产生渗漏问题的发生概率,还可保障建筑施工的时效性,建筑施工人员在制订建筑施工方案和预期规划时,需结合防水防渗透施工的相关流程和实施要点,搭建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的建筑实施方案,确保防水防渗透技术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存在有效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洋.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0):937.
[2]陈俊.新时期南方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9(9):111.
[3]郭燕沫,李画.古建筑结构加固防渗改造材料筛选研究[J].科技通报,2019(10):183–187.
[4]杨金凤,焦亚军.浅谈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