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李赛
[导读] 最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在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质量,确保整个工程合理、有序、顺利的开展,已成为目前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繁琐、涉及面较广的大型工程项目,其中建筑材料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实施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实行建筑施工等一系列工作的物资基础,建筑材料管理不仅和建筑施工的质量关系密切,而且对施工水平的提高和施工成本的减少起着关键性作用。可见,不应低估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定义,再总结建筑材料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加强建筑材料管理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强化建筑施工过程;建筑材料管理;措施探讨
         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高质量的检查材料可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性,增强整体牢固性。建筑材料检测通过科学规范的标准以及试验确定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可以在根本上降低安全隐患问题,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建筑材料定义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质量合格、品质良好的建筑材料能确保施工建筑的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建筑材料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达到60%以上。因此,应严格考虑各种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组成、结构和特性,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是否是高质量和经济合理的。材料标准要求同类建筑材料中每个等级的材料必须保证相同的质量。材料标准是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规定了材料的规格、尺寸、成分和技术规范等。在采购时,必须取样、检验材料,确保其符合材料标准。生产厂商必须注意在保证产品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合理节约成本,加强建筑物资分类管理和物资仓库管理。
         2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特点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从数量方面出现了极大的提升,为材料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其对于施工材料质量方面也有着更多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所需要耗费的资金在其中占据很大比例,因此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无疑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显著作用。此外,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钢筋在属于其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材料,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开始陆续使用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新型材料来代替传统材料。对于新型材料而言,其中主要包括陶瓷材料、合金材料以及有机材料等,并且大部分的新型材料均是人工合成的非天然材料,对减少资源浪费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为新型材料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施工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选择具备以下特点:(1)在选择施工材料前,需要对其实用性、强度、硬度、功能性等进行选择,必须选择各种特性都要达到设计及国家标准要求,以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提高使用寿命。(2)最大限度地实施就地取材,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为了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在满足设计及国家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要以经济性原则选择施工材料。(3)在选择新型材料时,施工单位可加大对环保节能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对施工范围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施工预算允许,则可尽量天然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主要管理问题
         3.1建筑材料管理内容有待细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配置、使用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不同种类、规格型号建筑材料的相关质量标准参数、施工现场临时存储环境要求等都有所不同。但在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却普遍存在建筑材料管理内容含糊不清、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的问题,并没有深入分析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实际管理需求及工作重点,从而导致各类具体管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在某工程施工中,没有及时对消耗性物资、周转性物资以及零星物资进行分类管理,且没有针对各类建筑材料以构建专项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流程(同时包含具体质量要求),导致所验收部分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低于相关施工要求,且少量建筑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出现潮湿受损、变形损坏问题。
         3.2建筑材料施工管理环节缺乏衔接
         目前来看,虽然多数企业与管理人员明确认识到建筑施工阶段中建筑材料管理工作主要由前期策划、计划管理、验收入库、储存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消耗核算以及账簿管理共计八项主要管理环节,且采取相应强化措施以提高各环节的独立材料管理水平。但是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程度有所不足,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这不但降低了建筑材料总体管理水平及效率(没有做到对现有管理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有一定可能引发各类材料管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在材料验收入库后将其更换为劣质建筑材料。
         4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措施
         4.1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的具体应用分析
         对于传统玻璃材料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保温的效果,不利于建筑水平的提升。而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的应用,其主要是在传统玻璃材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镀膜,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对于传统的居住空间来说,还经常会存在夏天炎热以及冬天寒冷的情况,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居住空间的玻璃材料布局保温的效果。因此,在建筑中,对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为居住的人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对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进行有效的运用,还能够对紫外线的摄入进行抵挡,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降低室内材料褪色的概率,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


         4.2光触媒材料的具体应用分析
         对于光触媒材料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光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作用,对民用建筑内部的有害气体进行降解,保证可以进一步实现净化居住空间空气的效果和目的,从而有效提升空气的质量,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其一般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光触媒材料的合理应用,不仅其自身不会排放任何的有害气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了除污去臭的功能,保证人们的健康。并且,通过对光触媒材料的合理使用,还可以对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降解,保证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实践得知,应用光触媒材料,还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的病毒以及细菌,保证居住空间的清新,进而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加大对这一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3限额领取材料
         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沙子、石头等。这类材料的使用数量较多,使用时间较久,经常会发生工种与班组之间混串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材料管理时,通常采用限额领料制度,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首先,以施工班组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工程限额领料;这类方法的范围更小,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能带来更多的便利性,但施工班组作业时常常只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忽略与下一道工序的有效衔接,大大削弱了材料使用的效果。其次,将班组进行混合,按照工程的分项、分阶段实施混合班组限额领料,能大大提高分项工程限额领料范围和效率,达到很好的合作效果,促进各个流程之间的有效连接。施工班组除了要为彼此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合理的材料使用,实际操作中还需仔细和认真评估混合班组之间材料的具体使用。最后,基于分项、分阶段限额工程领料实现系统的、综合的分层、分段限额领料,该限额领料方式能直接面向使用者,操作方便,利于结算和统计。
         4.4构建健全建筑材料管理体系
         在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务之急需要对现行建筑材料管理体系加以健全优化,提高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程度。为实现这一目的,对各项重要建筑材料管理环节的具体管理内容进行阐述。在前期策划环节,需要对《项目策划书》、《现场规范标准》以及《项目物资管理决策书》进行制定;在计划管理环节,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物资总需求计划、批次采购计划、月度(或是其他时间单位)采购计划、施工节点需求计划等具体物资采购管理计划进行制定;在验收入库环节,基于相应管理标准对各批次、种类建筑材料开展质量检测、核对(主要核对凭证、数量及规格型号)以及分类工作,同时制定、出具验收单、入库单等文件;在储存管理环节,需要管理人员基于相应标识凭证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管理与储存,提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例如组织开展盘条筋防锈处理作业;在出库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基于相应表单组织开展领料工作;在盘点管理环节,不定期对施工现场所使用、库房所储存各类建筑材料的数量等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在消耗核算环节,对各类物资的实时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在其基础上制定限额领料节超分析表、物资收支存月度表等报表;在账簿管理环节,需要按类建立相关报表,并在交工一定时间内移交至相关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核查报备。
         4.5加强对材料进场的验视
         材料采购完成后,在材料进场前必须由质量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实验室及现场经理等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仔细检验。提高对这一环节的重视,才能够为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材料进入现场后也要进行阶段性的质量检验,及时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及标准的材料要按照材料存放的要求妥善保存,防止生锈等影响施工质量情况的发生。另外,作为建筑企业的领导要坚持不定期对施工材料进行监督和察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4.6建筑施工过程中构配件的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的构配件包括金属构件,木制构件以及混凝土构件等,这类构配件材料不仅会存在有很多的不同的型号,不同的规格以及不同的种类,而且使用量非常大,价格也比较高,配套性比较明显。因此,对这类构配件材料的管理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标准。其一,施工班组要清楚了解具体的生产计划,掌握具体的配套构配件用量情况,制定相应的材料用量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同时将这类材料的需求量上报给材料的供应部门。其二,做好对构配件的保管工作,同时在构配件进施工现场时要提前做好构配件的具体进入流程,有效避免构配件出现二次搬运的情况。其三,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构配件做好具体核对验收和保管工作,注意构配件不应随意的堆放,这样会容易加大构配件的损坏率,而是应该妥善安置好构配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堆放。
         结语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推进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拔地而起,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要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及质量严格把关,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所选择的施工材料符合项目要求,对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春燕.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28.
         [2]冯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40.
         [3]高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142.
         [4]李欣.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